[拼音] yī yán nán jìn
[释义] 一句话难以把意思说尽。表示事情相当曲折复杂。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张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拼音] shǎng fá fēn míng
[释义]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拼音] yī fǎn cháng tài
[释义] 一反:完全相反;整个儿相反;常态:平常的情态。完全和平常的态度相反。形容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16章:“可是而今,他却一反常态,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
[拼音] miàn hóng ěr chì
[释义]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拼音] yáng cháng xiǎo dào
[释义] 原指太行山上一条小道。后形容狭窄曲折而又险峻的山路。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拼音] míng bù fù shí
[释义]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出处] 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拼音] chàng gāo diào
[释义] 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出处] 茅盾《茅盾选集·雷雨前》:“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
[拼音] yī qián bù zhí
[释义]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拼音] fěn shì tài píng
[释义] 粉饰:粉刷装饰;太平:社会平安兴旺。把黑暗混乱的社会局面装扮成太平盛世。
[出处] 宋 蔡絛《车铁围山丛谈》:“当是时,方粉饰太平,务复古礼制。”
[拼音] fēng xíng yī shī
[释义] 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黄,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斋稿》,虽然风行一时,决不能望《五丁阁稿》的项背哩!”
[拼音] yào yán bù fá
[释义] 要:简要;烦:烦琐。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一点不罗嗦。
[出处]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拼音] chēng wáng chēng bà
[释义] 王:帝王;君王;霸:霸主;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自称为君主、霸主。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出处] 宋 汪元量《读史》诗:“刘项称王称霸,关张无命无功。”
[拼音] fēng chí diàn chè
[释义]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出处] 《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拼音] mí tiān dà huǎng
[释义] 弥:充满。天大的谎话。mí弥迷
[出处] 元 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那厮主置定乱宫心,酝酿着漫天谎。”
[拼音] shén qì huó xiàn
[释义]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
[出处] 《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拼音] dāng rén bù ràng
[释义]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拼音] míng fù qí shí
[释义]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出处]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拼音] mén kě luó què
[释义] 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拼音] dāng zhī wú kuì
[释义] 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
[出处] 宋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拼音] chèn rè dǎ tiě
[释义] 趁铁烧红的时候锤打它;比喻不失时机抓紧去做。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34章:“是的,我们要趁热打铁,一举攻破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