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āi chéng bù gōng
[释义]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拼音] kǒu shì xīn fēi
[释义]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出处]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拼音] kè bù róng huǎn
[释义]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拼音] kāi yuán jié liú
[释义] 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
[出处] 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拼音] jǐn náng miào jì
[释义]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囊:用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拼音] jiǔ náng fàn dài
[释义] 囊:口袋。装酒装饭的口袋。喻指只会喝酒吃饭而毫无能力的人。
[出处] 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拼音] jīn huái tǎn bái
[释义]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拼音] jiào kǔ lián tiān
[释义]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拼音] jiǔ sǐ yī shēng
[释义] 九:表示次数或多数。形容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比喻情况极其危险。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 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拼音] jiè tí fā huī
[释义] 发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谈论另一个题目来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出处] 王衡《郁轮袍》第二折:“我随分划几划便罢,这个原是借题发挥。”
[拼音] jiǔ ér jiǔ zhī
[释义]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拼音] jìn tuì liǎng nán
[释义]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出处]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拼音] 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释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出处] 《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拼音] jìn xīn jié lì
[释义] 竭:用尽;尽:全部用出。费尽心思;用出全部力气。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
[出处]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拼音] jū gāo lín xià
[释义] 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拼音] jīng míng qiáng gàn
[释义]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拼音] jiān zhēn bù qū
[释义]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拼音] jiù yóu zì qǔ
[释义]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拼音] jiāng hé rì xià
[释义]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出处] 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