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释义]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
[出处]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拼音] tán hǔ sè biàn
[释义] 色:脸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吓得脸色都变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
[出处] 宋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拼音] wú jī zhī tán
[释义] 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处] 宋 郑樵《通志 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
[拼音] gāo tán kuò lùn
[释义] 高:大声地;阔:广阔。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多含褒义。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多含贬义。
[出处] 唐 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拼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释义] 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拼音] qí tán guài lùn
[释义] 非常古怪又不合情理的谈论、文章。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 春旧 仲子教授》:“乾隆戊申岁,余往汴梁,遇华秋帆中丞幕中,两眼若漆,奇谈怪论,咸视异物,无一人与言者。”
[拼音] kuā kuā qí tán
[释义] 夸夸:说大话。言辞浮夸;大谈特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拼音] hùn wéi yī tán
[释义] 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
[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拼音] bì ér bù tán
[释义]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出处] 徐迟《一九五六年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拼音] tán hé róng yì
[释义] 哪里说得上容易呀!常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出处]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拼音] kǎn kǎn ér tán
[释义]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讲话。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拼音] hǎi wài qí tán
[释义]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拼音] cù xī tán xīn
[释义] 促:挨近;促膝:膝盖挨近膝盖。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亲密地交谈心里话。
[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置酒相待,促膝谈心,甚是款洽。”
[拼音] tán tiān shuō dì
[释义] 天上地下;无所不谈论。形容漫无边际地谈论或指随意闲扯。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拼音] bì kǒu bù tán
[释义]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出处] 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拼音] qī rén zhī tán
[释义] 骗人的话。也作“欺人之论”。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可晓得老爷是讲理学的人,凡事有则有,无则无,从不作欺人之谈的。”
[拼音] tán xiào zì ruò
[释义] 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自若:跟平常一样。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甘宁传》:“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拼音] lǎo diào chóng tán
[释义] 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出处] 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
[拼音] gāo tán dà lùn
[释义] 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