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éi jīng dǎ cǎi
[释义] 精:精神;采:神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致。形容精神萎靡;不振作、不高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归至怡红院中。”
[拼音] jù jīng huì shén
[释义]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广益的意思;现常用以形容专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拼音] jīng pí lì jié
[释义] 竭:尽。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净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出处] 宋 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 卷二 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拼音] duǎn xiǎo jīng hàn
[释义] 精悍:精明勇猛。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勇猛。比喻文章等精炼简短而有力。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拼音] wú jīng dǎ cǎi
[释义] 打:打消;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拼音] yǎng jīng xù ruì
[释义]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拼音] jīng míng qiáng gàn
[释义]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释义]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拼音] jīng dǎ xì suàn
[释义] 精:精心;打:计划;规划;细:细密。精心地计划;详细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费。
[出处] 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教给他们记帐,看看钱都花在哪里,教给他们精打细算。”
[拼音] jīng lì chōng pèi
[释义]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拼音] jīng shén dǒu sǒu
[释义] 抖擞:振奋的样子。精神振作。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拼音] jīng pí lì jìn
[释义] 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拼音] jīng shén huàn fā
[释义]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 太学文变》:“江东李谨思、熊瑞诸人,倡为变体,奇诡浮艳,精神焕发,多用《庄》《列》之语,时人谓之换字文章。”
[拼音] lì jīng tú zhì
[释义]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 《宋史 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拼音] méi jīng dǎ cǎi
[释义] 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好没意思的。”
[拼音] jīng diāo xì kè
[释义] 精心细致地雕刻。也比喻对文艺创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细。
[出处]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拼音]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释义] 精减人员;紧缩机构。
[出处] 《南史 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拼音] qù cū qǔ jīng
[释义]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出处] 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拼音] jīng shén huǎng hū
[释义] 恍惚:迷糊。形容精神不集中的样子。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尔朱荣传》:“荣亦精神恍惚,不自支持。”
[拼音] dān jīng jié lǜ
[释义]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用尽;虑:心思)。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其用总之工,传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殚力不能追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