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ù cǐ shī bǐ
[释义] 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繁多;无法兼顾全面。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拼音] zì gù bù xiá
[释义] 自己顾自己还来不及(顾:照顾;暇:空闲)。多指无法照顾别人。
[出处] 《晋书 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耶!”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拼音] zhān qián gù hòu
[释义] 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拼音] bù xiè yī gù
[释义]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出处]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拼音] zuǒ gù yòu pàn
[释义] 向左看看;向右望望。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顾、盼:看;望。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
[拼音] yì wú fǎn gù
[释义] 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拼音] hòu gù zhī yōu
[释义] 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将来的忧患。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李沖传》:“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
[拼音] gù yǐng zì lián
[释义]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出处] 晋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释义]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拼音] wǔ suǒ gù jì
[释义] 顾忌:因有顾虑而不敢说或做。没有什么顾虑。
[出处] 《魏书 张彝传》:“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拼音] gù lǜ chóng chóng
[释义] 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出处] 孙犁《文事琐谈》:“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拼音] gōng sī jiān gù
[释义] 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
[出处]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在公私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或叫‘军民兼顾’。”
[拼音] hàn rán bù gù
[释义] 悍然:蛮横的样子。顾:顾及。凶暴强横;不顾一切。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宋 朱熹集注:“殆亦冥然无觉,悍然不顾而已尔。”
[拼音] bù gù yī qiè
[释义] 顾:顾惜,眷顾。什么都不顾
[出处] 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拼音] zhì zhī bù gù
[释义] 置:放着;之:代词;它;顾:照管;注意。放在那儿不管。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珍宝,一概都置之不顾。”
[拼音] háo wú gù lǜ
[释义] 丝毫没有后顾之忧
[出处]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使我们的红军毫无顾虑地在将来顺利的条件下去打南昌,打九江。”
[拼音] lín wēi bù gù
[释义] 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拼音] bù gù qián hòu
[释义] 比喻毫无顾忌。《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出处] 《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拼音] tǒng chóu jiān gù
[释义] 统筹:通盘筹划;兼:本义为一手执两禾,引伸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顾:照顾。统一筹划,全面照顾。
[出处]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不是这样统筹兼顾,天京一定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