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拼音] qún lóng wú shǒu
[释义] 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从统一行动。
[出处] 《周易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拼音] gāo gāo zài shàng
[释义]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出处]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拼音] lóng tán hǔ xué
[释义] 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拼音] fù zhī dōng liú
[释义]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出处] 唐 高适《封丘县》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拼音] guǎ bù dí zhòng
[释义] 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拼音] qū yì féng yíng
[释义] 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出处] 宋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拼音] ěr wén mù dǔ
[释义]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出处] 鲁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拼音] wú yǐ fù jiā
[释义] 复:再。再也不能超过。指程度达到了顶点。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宜崇其制度,宣视海内,且令万世之后无以复加也。”
[拼音] chuí xián yù dī
[释义]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馋得口水快要流出来了。多形容嘴馋想吃。
[出处] 唐 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拼音] lí xīn lí dé
[释义] 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出处]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拼音] fēng máng bì lù
[释义]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拼音] què zhī bù gōng
[释义] 却:推辞;谢绝。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拼音] wāi wāi niǔ niǔ
[释义] 歪斜不正
[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扛了一篓子果子,就压得歪歪扭扭叫叫喊喊的,还要称雄呢!”
[拼音] lǚ jiào bù gǎi
[释义]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也作“累教不改”。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拼音] wú suǒ bù wéi
[释义]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拼音] ēn jiāng chóu bào
[释义]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拼音] kě yǒu kě wú
[释义]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指无关紧要或不很重要。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
[拼音] kàn fēng shǐ duò
[释义]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拼音] qióng nián lěi yuè
[释义] 穷:尽;完。累:积累。穷年:年初到年终;整年。累月:持续几个月。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