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深入浅出

    [拼音] shēn rù qiǎn chū
    [释义]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出处] 明 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 事必躬亲

    [拼音] shì bì gōng qīn
    [释义] 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
    [出处] 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 不了了之

    [拼音] bù liǎo liǎo zhī
    [释义]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 精益求精

    [拼音] jīng yì qiú jīng
    [释义] 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 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 不落窠臼

    [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 不毛之地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释义]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不偏不倚

    [拼音]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不平则鸣

    [拼音] bù píng zé míng
    [释义]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聚沙成塔

    [拼音] jù shā chéng tǎ
    [释义] 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 师出无名

    [拼音] shī chū wú míng
    [释义] 师:军队;名:名义;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 日积月累

    [拼音] rì jī yuè lěi
    [释义] 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
    [出处] 《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 人仰马翻

    [拼音] rén yǎng mǎ fān
    [释义] 人和马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 既往不咎

    [拼音] jì wǎng bù jiù
    [释义] 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麻痹大意

    [拼音] má bì dà yì
    [释义]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出处]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 不失时机

    [拼音] bù shī shí jī
    [释义]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出处]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 神色自若

    [拼音] shén sè zì ruò
    [释义] 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 不速之客

    [拼音] bù sù zhī kè
    [释义]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出处]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 不痛不痒

    [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释义]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人微言轻

    [拼音] rén wēi yán qīng
    [释义]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孟尝传》:“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 赫赫有名

    [拼音] hè hè yǒu míng
    [释义]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极大。也作“赫赫之名”。
    [出处] 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及去,民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