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ēn jiāng chóu bào
[释义] 将:拿;把;报:报答。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形容忘恩负义。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释义]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拼音] dǎ bào bù píng
[释义] 在双方争执中;主动介入;帮助受到欺压的人;打击实施强暴者。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
[拼音]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拼音] bù píng zé míng
[释义]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拼音] luò luò guǎ hé
[释义] 落落:孤独的样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单单;很难合群。
[出处]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母亲石氏,随父在任,因铁公子为人落落寡合。见事又敢作敢为,恐怕招愆,所以留在家下。”
[拼音] jī shǎo chéng duō
[释义]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拼音] shā rén yuè huò
[释义]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匪盗行径。
[出处] 《尚书 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拼音] dǐng tiān lì dì
[释义]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拼音] dǎn zhàn xīn jīng
[释义]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拼音] sǐ yú fēi mìng
[释义]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处]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拼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释义]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出处]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拼音] shén hū qí shén
[释义] 神:神秘;乎: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其:那样。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5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我只当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
[拼音] huǐ guò zì xīn
[释义] 悔:悔恨;过:过失;错误;自新:使自己成为新人。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出处] 《新唐书 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拼音] bù shī shí jī
[释义]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出处]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拼音] jīn jīn jì jiào
[释义] 斤斤:明察细微;引申为琐细。计较细小的事物。现比喻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或琐细的小事。
[出处] 《诗经 周颂 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拼音] bù sù zhī kè
[释义]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出处]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拼音] chèn rè dǎ tiě
[释义] 趁铁烧红的时候锤打它;比喻不失时机抓紧去做。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34章:“是的,我们要趁热打铁,一举攻破南阳。”
[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释义]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