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不可胜数

    [拼音] bù kě shèng shǔ
    [释义]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出处]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 荣华富贵

    [拼音] róng huá fù guì
    [释义] 荣华:兴旺显耀。旧时形容有钱有势。现比喻兴盛或显达。
    [出处] 宋 沈作喆《寓简》:“一涉世俗,虽荣华富贵中,无一切如意事。”
  • 冷若冰霜

    [拼音]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释义] 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 不了了之

    [拼音] bù liǎo liǎo zhī
    [释义]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 化险为夷

    [拼音] huà xiǎn wéi yí
    [释义] 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出处] 唐 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 礼尚往来

    [拼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 尚:注重。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对你就怎么样。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不落窠臼

    [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义]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 不毛之地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释义]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良药苦口

    [拼音] liáng yào kǔ kǒu
    [释义] 良:好;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劝诫、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很有益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奋传》:“夫~,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 灵机一动

    [拼音] líng jī yī dòng
    [释义] 灵机:灵巧;灵活的心思。形容灵敏机智;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卷:“俄延了半响,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
  • 不偏不倚

    [拼音] bù piān bù yǐ
    [释义]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不平则鸣

    [拼音] bù píng zé míng
    [释义]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出处]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老羞成怒

    [拼音] l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 两袖清风

    [拼音]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释义]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出处] 元 魏初《送杨季梅》诗:“父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 量力而行

    [拼音] liàng lì ér xíng
    [释义] 量:估量;估计;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不失时机

    [拼音] bù shī shí jī
    [释义]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出处]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 顶天立地

    [拼音] dǐng tiān lì dì
    [释义]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 不速之客

    [拼音] bù sù zhī kè
    [释义]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出处]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 不痛不痒

    [拼音] bù tòng bù yǎng
    [释义]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两面三刀

    [拼音] liǎng miàn sān dāo
    [释义]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