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ì mù yǐ dài
[释义] 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拼音] sǐ lǐ táo shēng
[释义]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拼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出处]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拼音] qiān biàn wàn huà
[释义] 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拼音]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拼音] míng bù xū chuán
[释义] 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拼音] sī kōng jiàn guàn
[释义] 司空:古代官名;见惯:常见而习惯了。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
[出处]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拼音] jiàn bá nǔ zhāng
[释义] 弩: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拉开了。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
[出处]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拼音] bào tiào rú léi
[释义] 暴:急躁;发怒。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拼音] jiǎo tà shí dì
[释义]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出处]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释义]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拼音] bēi gōng qū xī
[释义]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出处]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拼音] sì fēn wǔ liè
[释义]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拼音] bēi shuǐ chē xīn
[释义]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拼音] shí ná jiǔ wěn
[释义] 形容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如此一行,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
[拼音] chún chǐ xiāng yī
[释义] 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拼音] bēi huān lí hé
[释义] 悲:悲哀;欢:欢乐;离:离散;合:团聚。指生活中的悲哀与欢乐;分离与团聚的不同遭遇。
[出处] 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拼音] jiān zhēn bù qū
[释义] 贞:节操。坚定有气节;绝不屈服。
[出处] 唐 韦应物《江州集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拼音] bēi xǐ jiāo jí
[释义] 交集:一起出现。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出处] 《晋书 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赠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拼音] dé yì wàng xíng
[释义]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出处]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