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ín láng mǎn mù
[释义] 琳琅:美玉。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拼音] láo bù kě pò
[释义] 牢:坚固。非常坚固;不可摧毁。
[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拼音] liú fāng bǎi shì
[释义]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拼音] lǐ suǒ dāng rán
[释义]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拼音] lì zhēng shàng yóu
[释义]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出处] 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拼音] liú lí shī suǒ
[释义] 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出处] 《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拼音] lěng yán lěng yǔ
[释义]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出处]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拼音] lěng cháo rè fěng
[释义] 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语。用尖锐、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出处] 清 袁枚《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讽。”
[拼音] lìng qǐ lú zào
[释义] 另:另外。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义]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拼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释义] 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拼音] lǎo móu shēn suàn
[释义]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拼音] liǎo rú zhǐ zhǎng
[释义]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拼音] lì lì zài mù
[释义] 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拼音] lái lóng qù mài
[释义] 来龙:龙头之所在。过去看风水的人把山脉比作一条龙;认为从头到尾都像血脉似的连贯着;可以看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比喻事情前后关联的线索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出处] 明 吾丘瑞《运壁记 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拼音] 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 理:道理;理由;屈:短;尽;穷:穷尽。理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拼音] lì gōng shú zuì
[释义] 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
[出处] 《旧唐书 王孝杰传》:“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拼音] lì lìng zhì hūn
[释义]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拼音] láng tūn hǔ yàn
[释义]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拼音] lìng yǎn xiāng kàn
[释义] 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