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每况愈下

    [拼音] měi kuàng yù xià
    [释义] 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比喻情况的发展越来越不好。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 临渴掘井

    [拼音] lín kě jué jǐng
    [释义] 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
    [出处] 明 朱伯庐《游家格言》:“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落花流水

    [拼音] luò huā liú shuǐ
    [释义]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出处]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 恋恋不舍

    [拼音] liàn liàn bù shě
    [释义] 恋恋:留恋;舍:放下、离开。形容很留恋;不舍得离开。也作“恋恋难舍”。
    [出处] 宋 王明清《挥塵后录》第六卷:“促膝剧谈,恋恋不忍舍。”
  • 劳而无功

    [拼音] láo ér wú gōng
    [释义]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 流连忘返

    [拼音] liú lián wàng fǎn
    [释义]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 屡见不鲜

    [拼音] lǚ jiàn bù xiān
    [释义] 屡:多次;鲜:新奇。多次见到就不觉得新奇了。也作“数(shuò;屡次)见不鲜。”
    [出处] 鲁迅《而已集 略谈香港》:“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
  • 六神无主

    [拼音] liù shén wú zhǔ
    [释义]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 溜之大吉

    [拼音] liū zhī dà jí
    [释义]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 狼子野心

    [拼音] láng zǐ yě xīn
    [释义] 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 炉火纯青

    [拼音] lú huǒ chún qīng
    [释义]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 流言蜚语

    [拼音] liú yán fēi yǔ
    [释义]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出处]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老态龙钟

    [拼音] lǎo tài lóng zhōng
    [释义] 老态:老年人的体态;龙钟:行动不灵活。形容年老体衰;动作迟缓。
    [出处] 宋 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 老气横秋

    [拼音] lǎo qì héng qiū
    [释义] 老气:老年的气概;横秋:横亘秋空。形容神态老练严肃。也形容为人死板;缺乏朝气。
    [出处]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 力不从心

    [拼音] lì bù cóng xīn
    [释义]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 老马识途

    [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释义]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络绎不绝

    [拼音] luò yì bù jué
    [释义] 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 临危不惧

    [拼音] lín wēi bù jù
    [释义]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出处] 《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狼狈为奸

    [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释义] 狼狈:传说狈是与狼同类的野兽;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狼和狈常一起出外伤害牲畜。奸:做坏事。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 落井下石

    [拼音] luò jǐng xià shí
    [释义]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出处]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