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ò bù dé yǐ
[释义]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将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为首,公深辞让,迫不得已,然后受诏。”
[拼音] péng bǐ wéi jiān
[释义] 朋比:朋党比周的略语;同类人互相勾结;为:做;奸:邪恶;坏事。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出处] 宋 高登《高东溪集》:“此曹当尽伏诛,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为奸,蒙蔽天日。”
[拼音] piàn yán zhī yǔ
[释义] 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处] 明 袁宗道《李卓吾》:“读翁片言只语,辄精神百倍。”
[拼音] ǒu xīn lì xuè
[释义] 呕:吐;沥:滴。比喻极度劳心苦思。多用于文艺创作或研究。亦指倾吐真情或怀抱真诚。
[出处]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拼音] nù bù kě è
[释义]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拼音] nú yán bì xī
[释义] 奴:奴才;颜:面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
[出处] 唐 陆龟蒙《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拼音] niàn niàn bù wàng
[释义]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其言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拼音] néng shuō huì dào
[释义]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出处]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拼音] nù mù ér shì
[释义] 怒目:瞪着发怒的眼睛;视:看。非常愤怒地瞪着双眼看。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拼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 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拼音] nìng sǐ bù qū
[释义] 宁:宁可;宁肯;屈:屈服。宁愿一死;决不屈服。
[出处] 明 赵弼《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拼音] nǐ sǐ wǒ huó
[释义]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尖锐;不能共存。
[出处]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你死我活。”
[拼音]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释义] 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出处] 宋 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拼音] nì shuǐ xíng zhōu
[释义] 逆着水流行船。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拼音] nán yán zhī yǐn
[释义]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出处]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拼音] nián fù lì qiáng
[释义] 年:年岁;富:多;年富:未来的年岁多;指年轻;力:精力。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拼音] nì lái shùn shòu
[释义]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出处]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拼音] nài rén xún wèi
[释义]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出处] 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拼音] niè shǒu niè jiǎo
[释义]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释义] 丁:表示最简单的字。形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