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鄙有章

[dū bǐ yǒu zhāng]
成语《都鄙有章》是个比较常见的中性成语。 出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成语《都鄙有章》的含义是:都:都城;鄙:小邑;章:章程。指国都与小城都有章法 举个栗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公孙桥既执郑政,乃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以下是对成语《都鄙有章》更为具体的描述:
成语解释
都:都城;鄙:小邑;章:章程。指国都与小城都有章法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成语简拼
DBYZ
成语注音
ㄉㄨ ㄅ一ˇ 一ㄡˇ ㄓㄤ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都鄙有章作宾语、定语;用于管理。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公孙桥既执郑政,乃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英语翻译
There are different customs and habits between the capital and the remote parts of the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