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ěng yán lěng yǔ
[释义] 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出处]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拼音] liú yán fēi yǔ
[释义]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出处]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拼音] fēng yán fēng yǔ
[释义] 毫无根据的议论。指带有讽刺性或恶意中伤的言论。也指私下议论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种说法。
[出处] 汉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拼音] hú yán luàn yǔ
[释义]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拼音] huā yán qiǎo yǔ
[释义]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拼音] yī yǔ dào pò
[释义] 一句话就说穿(语:话;道:说)。比喻话说到了本质上或击中要害。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拼音] sān yán liǎng yǔ
[释义]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姐妹论思》:“有三言两语,寄也无因。”
[拼音] yǔ zhòng xīn cháng
[释义]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出处]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拼音] tián yán mì yǔ
[释义] 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比喻动听而骗人的话。
[出处] 《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季布得之心中怕,甜言蜜语却安存。”
[拼音] qiè qiè sī yǔ
[释义] 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出处] 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时尚窃窃私语,未敢公然言之。”
[拼音] yǔ wú lún cì
[释义] 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
[拼音] piàn yán zhī yǔ
[释义] 片言:简单短少的几句话;只语:单个的字、词。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处] 明 袁宗道《李卓吾》:“读翁片言只语,辄精神百倍。”
[拼音] zì yán zì yǔ
[释义] 言、语:说。自己跟自己说话。
[出处] 元 王晔《桃花女》第四折:“你这般鬼促促的,在这里自言自语,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
[拼音] háo yán zhuàng yǔ
[释义] 豪:豪迈;壮:雄壮。指言语豪迈雄壮。
[出处]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
[拼音] niǎo yǔ huā xiāng
[释义] 鸟儿啼叫;花儿喷香;形容美好的景色。
[出处] 宋 吕本中《庵居》诗:“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拼音] yī yǔ pò dì
[释义]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出处] 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拼音] qiān yán wàn yǔ
[释义] 千句话万句话;形容话很多。
[出处] 《鹖冠子 世兵》:“千言万语,卒赏谓何?”
[拼音] yī yǔ shuāng guān
[释义] 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又含另一个意思)。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拼音] è yǔ shāng rén
[释义] 恶语:无礼中伤一类的口语。用恶毒的话伤害别人。也作“恶口伤人”。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拼音] è yán è yǔ
[释义]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路恶言恶语,直嚷到自己房中,说向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