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uī chén chū xīn
[释义] 推出粮仓里的旧粮;更换新粮。引申为剔除旧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陈:仓储存的旧粮。
[出处] 《明史 范济传》:“严伪造之条,开倒换之法,推陈出新,无耗无阻。”
[拼音] shùn shuǐ tuī zhōu
[释义]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拼音] tuī xīn zhì fù
[释义]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诚待人。推:拿出;置:安放。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拼音] tuī bō zhù lán
[释义] 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
[出处] 隋 王通《文中子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拼音] tuī jǐ jí rén
[释义] 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 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拼音] bàn tuī bàn jiù
[释义] 推:推辞;就:靠拢;接受。一面推辞;一面接受。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拼音] nǐ tuī wǒ ràng
[释义] 指双方互相谦让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他三个兀自你推我让。”
[拼音]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释义] 指以真心对待人。推:展示;诚:诚实的心意。
[出处] 《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拼音] tuī xián ràng néng
[释义] 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出处] 《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拼音] tuī sān tuī sì
[释义] 同“推三阻四”。
[出处]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7回:“你这家伙胆小怕死,还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个人也敢去!”
[拼音] yī cǐ lèi tuī
[释义] 按此标准向同类推理
[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六卷:“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拼音] tuī sān zǔ sì
[释义]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出处]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拼音] yǐ cǐ lèi tuī
[释义]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出处]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宣和间,宗室围炉次,索炭,既至,诃斥左右云:‘炭色红,今黑,非是。’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拼音] tuī tuī sǎng sǎng
[释义] 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0回:“于是由这些妖人推推搡搡地到了第二层大院子内。”
[拼音] tuī lóng zhuāng yǎ
[释义] 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拼音] tuī jīn sòng bào
[释义] 襟、抱:指心意。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
[出处] 南朝 梁 张充《与王俭书》:“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唯丈人而已。”
[拼音] hù xiāng tuī wěi
[释义] 诿:也作“委”,推辞;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出处] 明·李贽《焚书·因记往事》:“甚至互相推托,以为能明哲。”
[拼音] wū wū tuī ài
[释义] 犹言爱屋及乌。
[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渔色》:“蒙尊嫂留小生进里面来坐,这个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屋乌推爱,一时相缱绻。”
[拼音] sān tuī liù wèn
[释义]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出处]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拼音] fǎn fù tuī qiāo
[释义]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出处] 《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