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ò bù jí dài
[释义]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拼音] wàng chén mò jí
[释义]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拼音] biān cháng mò jí
[释义]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拼音] cù bù jí fáng
[释义]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拼音] lì suǒ néng jí
[释义]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出处] 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拼音] cuò shǒu bù jí
[释义]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拼音] lì suǒ bù jí
[释义] 及:达到。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出处] 宋 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平生所未见之文,公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
[拼音] ài wū jí wū
[释义]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出处] 《尚书大传 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 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拼音] zhuī huǐ mò jí
[释义] 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 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拼音] hòu huǐ bù jí
[释义]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 《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拼音] guò yóu bù jí
[释义]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指做事要恰如其分。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拼音] yán bù jí yì
[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拼音] tuī jǐ jí rén
[释义] 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 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拼音] bù kě qǐ jí
[释义] 企:踮起脚跟向前望;引申为盼望;及:达到;企及: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出处]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拼音] huǐ zhī wú jí
[释义] 无及:来不及。后悔也来不及了。指做事或说话不当;过后才察觉到;但已经无可挽回。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董卓传》:“及溺乎船,悔之无及。”
[拼音] jí shí xíng lè
[释义]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
[出处]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拼音] biān bù jí fù
[释义]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拼音] wàng chén bù jí
[释义] 见“望尘莫及”。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拼音] lì bù néng jí
[释义] 力量达不到。
[出处] 元 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自来搜捉纣王,纣王见兵势甚大,力不能及。”
[拼音] yú bù kě jí
[释义]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