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首诗词:
  • 夜归鹿门歌 - 孟浩然 -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夜归鹿门歌 - 孟浩然 -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 白云先生迥见访① - 孟浩然 - [唐]

    闲归日无事,云卧昼不起。②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居闲好芝术,采药来城市。③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徵,临流还洗耳。④
  • 早寒江上有怀 - 孟浩然 - [唐]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山中逢道士云公 - 孟浩然 - [唐]

    春余草木繁,耕种满田园。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①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杖策前相逢,沂然是畴昔。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②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何时还清
  • 渡浙江问舟中人 - 孟浩然 - [唐]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 送杜十四之江南 - 孟浩然 - [唐]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 同:渺)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 孟浩然 - [唐]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 - 孟浩然 - [唐]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 舟中晓望 - 孟浩然 - [唐]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 江上别流人 - 孟浩然 - [唐]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①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②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 孟浩然 - [唐]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 秦中寄远上人 - 孟浩然 - [唐]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① - 孟浩然 - [唐]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 初春汉中漾舟 - 孟浩然 - [唐]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①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②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③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④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⑤
  • 襄阳公宅饮① - 孟浩然 - [唐]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②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③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④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⑤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⑥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⑦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⑧
  •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① - 孟浩然 - [唐]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 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 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 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 题长安主人壁 - 孟浩然 - [唐]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①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②枕席琴书满,褰帏远岫连。③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④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 孟浩然 - [唐]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
  •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旧游① - 孟浩然 - [唐]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徵君。②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③余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④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⑤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⑥
  • 孟浩然
  •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孟浩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