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

仲殊 [宋]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解析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在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

上片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 。月山有水的胜地 ,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的“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 ,用语皆疏淡而有味 。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 ”,与“ 风流”“ 小瀛洲 ”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楼”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在湖畔山麓的画楼。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睛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楼、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 ,言外香风满湖 ,与“ 风流 ”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 ,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楼”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班见豹。

结尾三句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越味 ,写随数目的递减 ,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 ,颇含不尽之意 。《维摩经》云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仲殊诗集
  • 满庭芳·晓日迎凉 - 仲殊 - [宋]

    晓日迎凉,烟华生翠,玉麟香转风轻。细丝钧管,罗绮拥芝庭。竞折蟠桃献寿,雨露罩,春下仙瀛。碧池上,龟游鹤舞,一曲奏长生。 当年。嘉庆会,兰江秀气,星昴光灵。奄奕世余徽,同降元精。此日中吴太守,看看秉、廊庙钧衡。麒麟阁,功名第一,从此入丹青。
  • 满庭芳·三月迟迟 - 仲殊 - [宋]

    三月迟迟,牡丹时节,算来淑景方融。板舆闲暇,香雾锁花宫。曾侍瑶池宴席,三千女,深浅匀红。轻含笑,尊前认得,阿母旧慈容。倾心。齐献寿,一时倾倒,春在杯中。戏彩衣间作,喜气重重。更有天仙寄语,教皓鹤、双舞云空。人长命,花枝长在,岁又东风。
  • 蝶恋花·北固山前波浪远 - 仲殊 - [宋]

    北固山前波浪远。铁瓮城头,画角残声短。促酒溅金催小宴。灯摇蜡焰香风软。落日烟霞晴满眼。欲仗丹青,巧笔彤牙管。解写伊川山色浅。谁能画得江天晚。
  • 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 - 仲殊 - [宋]

    开到杏花寒食近。人在花前,宿酒和春困。酒有尽时情不尽。日长只恁厌厌闷。经岁别离闲与问。花上啼莺,解道深深恨。可惜断云无定准。不能为寄蓝桥信。
  • 浣溪沙 - 仲殊 - [宋]

    楚客才华为发扬。深林著意不相忘。梦成燕国正芬芳。莫把品名闲议拟,且看青凤羽毛长。十分领取面前香。
  • 减字木兰花·谁将妙笔 - 仲殊 - [宋]

    谁将妙笔。写就素缣三百匹。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江上图。一般奇绝。云淡天低秋夜月。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 减字木兰花·青条绿叶 - 仲殊 - [宋]

    青条绿叶。结起蓬瀛连万叠。风引飘飘。下有红波引六鳌。 五城烟敛。剪碎彩云红点点。帖在山腰。旁有斑斑雪未消。
  • 减字木兰花·山阴道士 - 仲殊 - [宋]

    山阴道士。鹤目龟趺多秀气。 右领将军。萧散精神一片云。 东山太传。落落龙骧兼虎步。 潦倒支公。穷骨零丁少道风。
  • 减字木兰花·英花万蕊 - 仲殊 - [宋]

    英花万蕊。醒□丹房玄石髓。烟驾来时。一勺仙翁手自随。旋煎松火。始觉醍醐直可可。扶起精神。洞里天闲日月新。
  • 蓦山溪·清江平淡 - 仲殊 - [宋]

    清江平淡,疏雨和烟染。春在广寒宫,付江梅、先开素艳。年年第一,相见越溪东,云体态,雪精神,不把年华占。山亭水榭,别恨多销黯。又是主人来,更不辜、香心一点。题诗才思,清似玉壶冰,轻回顾,落尊前,桃杏声华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