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自寿二首》

刘辰翁 [宋]
轻风淡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

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

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鹊桥仙 自寿二首》解析

这是刘辰翁两首可以称之为佳作的寿词。作者写寿词很多,因为受当时时代风气的感染,宋南渡以后,人们竟相写寿词,因此作者也不例外。当然他的一些寿词仍不奂落入俗套,但是总起来看他的寿词仍能抒发自己的心志和胸怀。此词就是其中之代表。

词人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十二月二十四日。“谁识小年初度”,说明了他的出生月日。初度,出自“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后人以此为生日的代名词。小年,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诗:“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文天详《二十四诗》)可兹证明。”词人的诞辰正巧临近年底,因此,每年生日之际,又是辞旧迎新之时,具有双重意义。“轻风澹月 ,年年去路”,巧妙地表达词人此时的心境,时光易逝,每值此日,作者不禁要感慨万千。该写些什么来为自己祝愿一下呢?

在第一首词中 ,意在阐发词人追溯对昔日生涯:在月胧风轻的夜晚,忆想着已逝的岁月,不由不令人神往。曾在桥边抚弄青青碧莲,忘怀人世间的一切烦忧。也曾泛舟在茫茫的澄江里,洞箫呜呜,神游驰往,任晨露沾湿衣裳,想象之际,凌波微步的少女依稀而至。我更不会忘记贤惠的夫人,独自寂寞地守在寒机旁,听那沁雨敲打小窗的声音。

第二首词中,词人写出自己的忧闷和求索,我飞速度过灿烂银河,仿佛进入了神奇的世界。来到鹊桥边,当年那个闯进天河来的泛槎人,依稀徜徉在脑海中;赤岸边苔痕斑斑,述说着年代久远。我心情寂聊沉重回到人间,独自在江头踯躅。人间何处有超尘绝俗的地方?只有梦中那梨花带雨的景色,才是我人生的归依。

这两首词,描写了一系列超离脱现实的人和物,桥边曾遇到过曾银河泣舟的“泛槎人”江上隐约见到了“凌波曾步”的仙女;有“苔痕如古”的“赤岸”(此指有“碧莲花”)。词人任意遐想,描绘出一幅的幽独超绝而又飘颻迷离的图画,编织出一幅仙气盎然的理想云锦,创造了一个超脱世俗的艺术境界,以表达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

写寿词“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须溪深识其中的奥秘,因而,他写寿词,以神仙之境,写现实人生,通过自己澹泊超脱的人生,态度表达自己对神的世界美好向往,“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从苏轼《前赤壁赋》泛舟江上、有客吹箫倚歌的意境中化来,表现词人的宽广放达胸怀 。“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借用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之意境,表现词人的超脱世俗心情。然而,世事纷所,词人又怎能忘怀?值逢佳期,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夫人萧氏,她对自己学业的支持和鼓励令词人毕业难忘。在自寿曲里,词人运用东汉乐羊子妻断织劝夫的典故,赞扬自己妻子的贤惠:“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正是贤妻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操持家务,自己才能完成学业。词人又想起了国事:“长空皓月,小风斜露,寂寞江头独步。”词的意境,“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杜甫《哀江头》)脱化出来。《哀江头》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被围在长安城而写下的表达了自己对家国遭难的悲痛之情,时地虽异,而两位爱国文人的心却是相通的,须溪从杜诗中找到了灵感借以表达自己的哀伤心境。想要羽化登仙 ,却又不得不在现实生活中徜徉;想要超尘脱俗,却又世事难抛,超现实的仙境和现实人生,糅合在同一首词里。这一切,看似矛盾,然而却充分反映出须溪思想感情的复杂面貌。因此真堪称是抒写真性情的佳作。

这两首词关系相连,不可分割,当是同时写成的,可谓是“联章词”,它们具有共同特点,如下:首先,意象跳跃,词意跌宕起伏。两词均驰骋艺术的想象幻化成神仙境界,随即转到词人过去的生活和目前的生活琐事,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轻风澹月 ”一首的下片,突出表现了萧氏夫人独守寒机; “天香吹下”一首的下片,则侧重地表现词人独步江头,从两个不同侧面,分别表现了全体总体情思。由于全词迅速地交替描写想象情景、记忆情景和眼前情景,从而形成全词跳跃、词意转折的特点,更增强了词作扑朔迷离、超绝尘世的色彩和情调。

其次,本词运用了写景点染的艺术手法。“轻风澹月”句,描写自己追忆往事时的心境,欣喜点点,哀怨微微 ,贴切动人,渲染了艺术氛围。“但寂历、小窗斜雨”句,与“寒机何意待人归”扣合,表现了寂寞静谧的环境,烘托萧氏夫人勤勉持家的贤惠品格。“天香吹下 ,烟霏成路。”二句,渲染出馨香馥郁、烟霞迷漫的仙境 ,表现出词人驰骋银河之中的景象,非常真切。虽笔调轻淡 ,但点染得法,景中的情致、意蕴、跃然纸上。

再次,词人采用了透过一层的写情手段。以看似超脱的语调来写难忘世事的纷烦心境,“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一句,使人感到无处得飘然 ,纷怀之情倍添,以宽解语来写殷忧,“悄不记、人间今古”事实上是时刻不忘今古,忧愁难消。笔法轻灵宛转,表现了国难深重时期忧怀难遣的沉痛心情,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刘辰翁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刘辰翁诗集
  • 水调歌头·鹤会正阳後 - 刘辰翁 - [宋]

    鹤会正阳後,又为此公来。向时圯上,不似魁梧出尘埃。少日河东赋手,醉里新丰对草,谈笑上金台。太子少灵气,马客岂仙才。紫貂裘,骇犀剑,鹦鹉杯。龙涎沈水是浅,薄命有人猜。闻说老仙清健,想见风姿皓伟,天语快行催。凫舄看双去,槐第似亲栽。
  • 水调歌头·五五复五五 - 刘辰翁 - [宋]

    五五复五五,二八且重重。后天先甲如此,满月喜相逢。一日须倾三百,月小又输一日,不满九千钟。但愿客常满,莫问海尊空。 赋长篇,赓短韵,剩谈丛。乱来风日自美,一橘两衰翁。几见东陵瓜好,又看西邻葵烂,半醉半醒中。偶得洞宾象,混混起相从。
  • 水调歌头·夫子惠收我 - 刘辰翁 - [宋]

    夫子惠收我,谓我古心徒。闲居有客无酒,有酒又无鱼。报道犀兵远坠,问讯陈人何似,陈似隔年萸。天壤亦大矣,知有孔融乎。白雪歌,丹元赞,赫蹄书。洪崖何自过我,便作授经图。教我天根骑月,规我扶摇去意,餐我白芝符。从此须溪里,更著赤松湖。
  • 水调歌头·先生岂我辈 - 刘辰翁 - [宋]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历遍後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
  • 水调歌头·似似不常似 - 刘辰翁 - [宋]

    似似不常似,似我一生徒。画工自画龙种,忽近海飞鱼。大笑北宫称弟,遂使西河疑女,同气自椒萸。且谓杜公者,即是老君乎。日给华,芎蓏本,薛羊书。马师真只这是,可是躄浮图。大小卢同马异,天下使君与操,但欠虎铜符。说甚左眼痣,已过洞庭湖。
  • 水调歌头·不成三五夜 - 刘辰翁 - [宋]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把似每时庭院,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乐事总伤情。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
  • 水调歌头·明月几万里 - 刘辰翁 - [宋]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 水调歌头·群动各已息 - 刘辰翁 - [宋]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 水调歌头·寂寂复寂寂 - 刘辰翁 - [宋]

    寂寂复寂寂,此月古时明。银河也变成陆,灰劫断槎横。历落英雄孺子,灭没龙光牛斗,胜败黯然平。玉笛叫空阔,终有故人情。雁南飞,乌绕树,鹤归城。问君有酒,何不鼓瑟更吹笙。我饮呜呜起舞,我舞僛僛白发,顾影可怜生。旧日中秋客,几处几回晴。
  • 水调歌头·此夕酹江月 - 刘辰翁 - [宋]

    此夕酹江月,犹记濯缨秋。濯缨又去如水,安得主人留。旧日登楼长笑,此日新亭对泣,秃鬓冷飕飕。木落下极浦,渔唱发中洲。芙蓉阙,鸳鸯阁,凤凰楼。夜深白露纷下,谁见湿萤流。自有此生有客,但恨有鱼无酒,不了一生浮。重省看潮去,今夕是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