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陆龟蒙 [唐]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解析

咏物诗,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诗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种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发。

鲜红的夏天太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赏的。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赏那红裳翠盖,又谁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从这个意义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素?多蒙别艳欺”,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地开着,好象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着天人之别了。

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个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苏吴江境内)。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退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高洁的白莲,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诗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马茂元)

陆龟蒙简介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陆龟蒙诗集
  • 古意 - 陆龟蒙 - [唐]

    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
  • 新沙 - 陆龟蒙 - [唐]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 - 陆龟蒙 - [唐]

    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伴貂金换酒,并雀画成图。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
  •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 - 陆龟蒙 - [唐]

    清晨整冠坐,朗咏三百言。备识天地意,献词犯乾坤。何事不隐德,降灵生轩辕。口衔造化斧,凿破机关门。五贼忽迸逸,万物争崩奔。虚施神仙要,莫救华池源。但学战胜术,相高甲兵屯。龙蛇竞起陆,斗血浮中原。成汤与周武,反覆更为尊。下及秦汉得,黩弄兵亦烦。奸强自林据,仁弱无枝蹲。狂喉恣吞噬,逆翼争飞翻。家家伺天发,不肯匡淫昏。生民坠涂炭,比屋为冤魂。只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微臣与轩辕,亦是万世孙。未能穷意义,岂敢求瑕痕。曾亦爱两句,可与贤达论。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方寸了十字,万化皆胚腪。身外更何事,眼前徒自喧。黄河但东注,不见归昆仑。昼短苦夜永,劝君倾一尊。
  • 寄远 - 陆龟蒙 - [唐]

    鬓乱羞云卷,眉空羡月生。中原犹将将,何日重卿卿?
  • 寄远 - 陆龟蒙 - [唐]

    缥梨花谢莺口吃,黄犊少年人未归。画扇红弦相掩映,独看斜月下帘衣。
  • 杂兴 - 陆龟蒙 - [唐]

    桃李傍檐楹,无人赏春华。时情重不见,却忆菖蒲花。
  • 怀宛陵旧游 - 陆龟蒙 - [唐]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 对酒 - 陆龟蒙 - [唐]

    后代称欢伯,前贤号圣人。且须谋日富,不要道家贫。
  • 早春 - 陆龟蒙 - [唐]

    雨冷唯添暑,烟初不著春。数枝花颣小,愁杀扈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