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庾信
[南北朝]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
第 435 页[②]汉时御史府中有柏树,常有野乌栖宿其上。又后汉童谣有“城上乌,尾毕通”之句。后汉都于洛阳。这两句是说乌鸦曾在御史府中住宿,又在洛阳城上栖止,它们究竟住在哪里呢?这两句也是用乌鸦的典故暗示所奏之曲乃是“乌夜啼”。
第 435 页[③]卓家女:卓文君,汶卓王孙之女,临邓(qáng弯)人,今属四川邛崃,所以称蜀郡。文君寡居,因闻司马相如弹琴而私奔。窦家妻:前秦窦韬之妻苏蕙,窦韬曾为秦州刺史。窦韬徒沙漠,苏蕙曾织锦作回文诗寄给他。这里引用卓文君和苏蕙的故事,是说象她们这样的寡妇、思妇,听到乌鸦夜啼,岂不吃惊落泪?但不管人们听了怎样,乌鸦总是夜里啼叫的。
【说明】
乌夜啼:乐府曲调名,属《清商曲》。这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闺怨诗。由“乌夜啼”的歌曲而想到乌鸦夜啼的故事,又由乌鸦夜啼而写到卓文君、窦氏妻之惊心落泪。刘熙载《艺概》说庾信的《乌夜啼》“开唐七律”。这诗的思想内容无甚可取,但在诗歌形式的发展上值得注意。
--------邓魁英、韩兆琦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
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