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慢/采桑子慢 双清楼》

吴文英 [宋]
空濛乍敛,波影帘花晴乱。正西子、梳妆楼上,镜舞青鸾。润逼风襟,满湖山色入阑干。天虚鸣籁,云多易雨,长带秋寒。


遥望翠凹,隔江时见,越女低鬟。算堪羡、烟沙白鹭,暮往朝还。歌管重城,醉花春梦半香残。乘风邀月,持杯对影,云海人闲。
《丑奴儿慢/采桑子慢 双清楼》解析

南宋时,西子湖以“销金锅子”著称,所以成为文人墨客们觞咏流连之地。吴文英即为其中之一。对此,郑思肖《玉田词题辞》中曾有“互相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绣山水犹生清响”的描述。可惜的是大好湖山,就在这回肠荡气的玉箫声里被无情地断送了。

吴梦窗的这首《丑奴儿慢》是较有深刻的思想性并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一阕 。这里 ,不仅给西湖作了娇艳的写照,而且也反映了当时许多人醉生梦死的生活 。上片,从雨后风光写起:空濛的雨丝刚刚收敛,凉风轻吹,荡漾得帘花波影,晴光撩乱。这一如诗如画的美景,已极浓丽。再以西子梳妆楼上,青鸾舞镜作比拟 ,更凭添了诸多异样藻彩 。西子比西湖的山水 ,青鸾舞镜比西湖,是比中之比。上面用了浓笔,“润逼风襟,满湖山色入阑干”二句,换用淡笔。它不仅将上文所渲染的雨气山光,一语点醒,而且不经意地透示披襟倚阑 ,此中有人。“天虚鸣籁,云多易雨 ,长带秋寒”三句,凝炼细腻,写的是阴雨时节,给人以秋寒的感觉。下片扩展到隔江相望的对岸,以低鬟越女比拟隐约可见的隔江山翠。接着把自己所企羡的暮往朝还,来去自由的烟沙白鸟,跟沉醉于重城歌管中的人们作一对照。在万人如海的王城里,这种人不在少数,词人用“醉花春梦半香残”作嘲讽,当头棒喝,发人深省。最后笔锋一转意想突然飞越,乘风邀月,对影高歌,云海即在人间。词人本身高朗的襟抱,跟醉花春梦者流,又形成一个鲜明对照。

吴文英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吴文英诗集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 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新梦游仙驾紫鸿。数家灯火灞桥东。吹箫楼外冻云重。石瘦溪根船宿处,月斜梅影晓寒中。玉人无力倚东风。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千盖笼花斗胜春。东风无力扫香尘。尽沿高阁步红云。闲里暗牵经岁恨,街头多认旧年人。晚钟催散又黄昏。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 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门巷深深小画楼。阑干曾识凭春愁。新蓬遮却绣鸳游。桃观日斜香掩户,苹溪风起水东流。紫萸玉腕又逢秋。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好花偏占一秋香。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可怜人似月中孀。
  • 浣溪沙 - 吴文英 - [宋]

    秦黛横愁送暮云。越波秋浅暗啼昏。空庭春草绿如裙。彩扇不歌原上酒,青门频返月中魂。花开空忆倚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