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韩使同在边》
陈子昂
[唐]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
感遇》38首,《
蓟丘览古》7首和《
登幽州台歌》、《
登泽州城北楼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