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朱敦儒 [宋]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解析

上片写船上所见,进而抒发身世感慨。放船千里,凌波踏浪,并不是为了登山临水,放浪形骸。“放船”本身 ,意味着词人心向往之的闲适生活的被迫结束,心情之沉重不难想见,因而即便是妩媚的江南青山也难以使他心驰神往,而只是稍稍流眄顾盼而已 。“云屯”三句进一步写天上与江中的情景。“水府”,古代星名,主水之官。所谓“云屯水府 ”,是说云层聚集在水府星附近 ,是天将下雨的征兆。再看滔滔江水,如随水神奔走,与众水一起东注入海。天空高远,却云垂垂而欲雨 ;江面空阔,而波翻浪涌,逝者如斯。

词人的心旌不禁为之摇曳,不觉生出了一种郁闷之情与茫然之感,上片抒写的重点也就随着转到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念上。现实的动乱打破了词人的好梦,回首往事,自不免有南柯梦短的伤感。但他主要的感受却在于叹惋时光的流逝,有烈士暮年之悲。在“壮心偏感,年华将暮”的感情深处,暗藏着故国难返的深沉悲怆。

过片以“回首”领起,这已不再是站在个人立场上回望逝去的岁月,而是站在民族立场的高处北望硝烟弥漫的中原,正面发出了对于救国英雄的呼唤。在“问人间、英雄何处”的疑问中,既有着对于英雄的渴求,也有着对于造成英雄失志时代的诘问,意味十分深远。以下引用三国故事,说诸葛亮奇谋报国,仍不免赍志以没 ,隐喻自己虽有长才也难有机会施展。又说到东吴败亡的历史教训:吴主孙晧凭借长江天险,且有“铁锁横江 ”,但还是未能挡住西晋王濬冲浪而来的战舰,落了个可悲下场。这里可以隐约看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的担忧。写诸葛亮,写孙晧,是以历史为镜子,从对面映照现实,这就使词人的忧愤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结尾写自己“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正是融合了家国不幸之后悲痛难已的表

现 。“愁敲桂棹”三句,是说敲击船桨打拍子,唱着悲凄的《梁父吟 》,泪水滂沱。这几句以“但”字拍转,以“愁”、“悲”等字点染,以“泪流如雨”的画面作结,极见词人悲愤之深广与无力回天的无奈。

这首词既体现了词人创作风格中的豪放刚健,又见出词人创作功力之深厚。全词以纪行为线索,从江上风光写到远行的感怀 ,由个人悲欢写到国家命运,篇末以“愁敲桂棹”回映篇首的“放船千里 ”。中间部分,抒情、议论并用,抒情率直,议论纵横,视野又极开阔 ,“千里”、“九江”尽收笔底,往古来今俱在望中,感情极痛快却极沉着,不避用典而仍明白如话。

------------------------------------------------

词的上片写去国离乡之感。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江面上。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放船长江,顺流东下时,除了略顾江苏南部诸山之外,就只看到滚滚江水和片片白云了。三、四两句“云屯水府,涛随神女”和“涛屯水府,云随神女”一样,是互文合指,形容长江之上云聚涛涌的景象。

诗人面对长江的壮丽景色,不禁产生感慨,故紧接前六句说:“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壮心偏感,年华将暮”。诗人从洛阳逃难到南方,所以自称“北客”。自己有报国壮志,但是报国无路,年龄却又一天一天老了。这怎能不使人感慨呢。其实,这还不仅是感慨,它还包含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正因为对现实不满,自然会怀念过去的岁月,怀念过去的人和事,面对青山绿水,词人想到往昔繁华的洛阳,回忆起曾游乐于山水间的“伊、嵩旧隐,巢、由故友”。他们是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代表着他们自身,同时又无疑是词人过去记忆的象征。“旧隐”“故友”,定是让词人感慨万分。靖康之变前那疏狂自放于山水间的生活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且一去不复返。词人不禁长叹“南柯梦、遽如许”。时光流逝给人带来的苍老与无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况生逢乱世,国将亡的悲痛,这岂止是韶华已逝、壮志不再的悲哀。

下片写对国事的关怀和报国无路的悲痛。词一开头就沉痛地指出“回首妖氛朱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回首中原,金兵依旧盘踞,而抗金的英雄在何处呢。抗金名将宗泽多次上书,力请出兵收复失地,为投降派所阻,忧愤成疾。连呼“过河”而与世长辞。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驱逐金人的宰相李纲被投降派排挤出朝了。“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这三句既是对抗金英雄的不幸遭遇的惋惜,同时也是表达自己报国无路的悲痛之情的。南宋最高统治者对抗金英雄不用,对有报国奇谋的不用,而金人却在长江饮马了。

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不禁想到晋灭吴的历史事件。“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现在,晋灭吴的历史会不会重演呢。想至此,词人痛苦已极。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只能敲着船像当年隐居南阳,关心天下大事的诸葛亮一样悲吟《梁父》诗罢了。这对一个爱国者是多么痛苦的事呵,所以“泪流如雨”。这种苦痛是深沉的,悲愤是沉痛而绵长的,是处于那个时代但凡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无法逃脱的。

全词直抒胸臆,词情激越,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合为一体。整首词是南渡时期词人个人情感的表现,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同时,词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尤其是心怀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谓南渡时期一代士人的缩影。

朱敦儒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著有《岩壑老人诗文》,已佚;今有词集《樵歌》,也称《太平樵歌》,《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朱敦儒诗集
  • 鹧鸪天·草草园林作洛川 - 朱敦儒 - [宋]

    草草园林作洛川。碧宫红塔借风烟。虽无金谷花能笑,也有铜驼柳解眠。春似旧,酒依前。何妨倚杖雪垂肩。五陵侠少今谁健,似我亲逢建武年。
  • 鹧鸪天·检尽历头冬又残 - 朱敦儒 - [宋]

    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篮舆处处山。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 鹧鸪天·西都作 - 朱敦儒 - [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 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 - 朱敦儒 - [宋]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 鹧鸪天·曾为梅花醉不归 - 朱敦儒 - [宋]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 鹧鸪天·至节先庚欲雪天 - 朱敦儒 - [宋]

    至节先庚欲雪天。玳筵围锦帐青氈。嫖姚副帅招佳客,太守高明别乘贤。 歌宛转,舞蹁跹。金钗十二拥婵娟。老人南极星边住,也趁梅花听管弦。
  • 鹧鸪天·天上人间酒最尊 - 朱敦儒 - [宋]

    天上人间酒最尊。非甘非苦味通神。一杯能变愁山色,三笺全迥冷谷春。 欢后笑,怒时瞋。醒来不记有何因。古时有个陶元亮,解道君当恕醉人。
  • 鹧鸪天·有个仙人捧玉卮 - 朱敦儒 - [宋]

    有个仙人捧玉卮。满斟坚劝不须辞。瑞龙透顶香难比,甘露浇心味更奇。开道域,洗尘机。融融天乐醉瑶池。霓裳拽住君休去,待我醒时更一瓻。
  • 鹧鸪天·不系虚舟取性颠 - 朱敦儒 - [宋]

    不系虚舟取性颠。浮河泛海不知年。乘风安用青帆引,逆浪何须锦缆牵。 云荐枕,月铺氈,无朝无夜任横眠。太虚空里知谁管,有个明官唤做天。
  • 鹧鸪天·画舫东时洛水清 - 朱敦儒 - [宋]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长亭九梦君。 云背水,雁回汀。只应芳草见离魂。前回共采芙蓉处,风自凄凄月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