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解析

[译文]趁春日天气晴好,外出会友。也许是园主人爱惜苍台怕我们踏上鞋印吧,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但这也没有关系,花园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那露出墙外的一枝枝红杏已经泄露了盎然的春色。

[简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叶绍翁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南宋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叶绍翁诗集
  •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 [宋]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门九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夜书所见 - 叶绍翁 - [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田家三咏 - 叶绍翁 - [宋]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 田家三咏 - 叶绍翁 - [宋]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
  • 田家三咏 - 叶绍翁 - [宋]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 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 叶绍翁 - [宋]

    君家灵运有山癖,平生费却几两屐。从人唤渠作山贼,内史风流定谁识。西窗小憩足力疲,梦赋池塘春草诗。只今屐朽诗不朽,五字句法谁人追。天台览遍兴未已,天竺山前听流水。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乙庵是渠几世孙,登山认得屐齿痕。摩挲苔石坐良久,便欲老此岩之根。吾侬劝渠且归去,请君更学遥遥祖。遥遥之祖定阿谁,曾出东山作霖雨。乙庵未省却问侬,莫是当年折屐翁?
  • - 叶绍翁 - [宋]

    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霜姿不特他人爱,照影沧波亦自怜。
  • 访隐者 - 叶绍翁 - [宋]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 访隐者 - 叶绍翁 - [宋]

    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
  • 出北关二里 - 叶绍翁 - [宋]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