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兴化寺园亭》

贾岛 [唐]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题兴化寺园亭》解析

①这句说:为了建造一座池亭花园,而使得无数人倾家荡产。

②蔷薇--落叶灌木茎上多刺,夏初开花,花有红、黄、白等多种颜色。

③君--指建造园亭种蔷

孟棨《本事诗·怨愤》说:“岛《题兴化寺园亭》以刺裴度。”文宗时裴度进位中书令,大肆修造兴化寺亭园。此诗反映了中唐“富者兼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社会现实。

俗语说,整纸画鼻,脸面可知。诗的开头,便运用了这样的构思方法。“破却千家作一池”。池,只不过是兴化寺园亭中的一个小小局部,却要“破却千家”;那么整个园亭究竟要“破却”多少人家?它的规模之大不是可想而知了吗!整个园亭中的假山真水,奇树异花,幽径画廊,自然是景随步移,笔难尽述。但诗人对那些却一概从略,而只抓住“不栽桃李种蔷薇”一点,这一点抓得好。第一,它反映了贫富的心理殊异。在食不果腹、家无垄亩的贫者看来,那么好的土地,种成庄稼该有多好?即使为了观赏,起码该种桃李。桃李春华秋实,能看能吃,却弃之不种,蔷薇华而不实,无补于用,却偏偏要种,岂非一怪?其实,这种“怪”事在奢靡的上层社会所在多有,如聂夷中的《公子行》:“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同样是反映耕者与有闲阶级心理的迥别。这“怪”字的背后,显然暗藏着一个“奢”字。第二,这一句也是为表现诗的题旨张本。《韩诗外传》卷七说:“春种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这大概便是诗的题旨所本。而诗的妙处却在于,作者接“种蔷薇”的茬儿,将题旨拈连带出:“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园君自知”,表面是写秋后将出现的园景,实则指出了聚敛定要出现的后果;以“种花”拈连“栽刺”,拟聚敛定有的可悲下场,自然而又贴切。最后一句,蕴藉含蓄,讽喻之意,溢于言外。

本篇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是很难得的。在艺术上,巧而不华,素淡中寓深意,也是本诗的可取之处。

(傅经顺)

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诗集
  • 寻隐者不遇 - 贾岛 - [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题李凝幽居 - 贾岛 - [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剑客 - 贾岛 - [唐]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 忆江上吴处士 - 贾岛 - [唐]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忆江上吴处士 - 贾岛 - [唐]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暮过山村 - 贾岛 - [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 即事 - 贾岛 - [唐]

    索莫对孤灯,阴云积几层。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征。心被通人见,文叨大匠称。悲秋秦塞草,怀古汉家陵。城静高崖树,漏多幽沼冰。过声沙岛鹭,绝行石庵僧。岂谓旧庐在,谁言归未曾。
  • 雪晴晚望 - 贾岛 - [唐]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 寄韩潮州愈 - 贾岛 - [唐]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 - 贾岛 - [唐]

    篱外清阴接药栏,晓风交戛碧琅玕。子猷没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