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

陶渊明 [魏晋]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游斜川》解析

---------------------------------------------

〔说明〕

此诗写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五十七岁。诗歌在赞美斜川一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此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映,自然浑成。

辛丑正月五日(1),天气澄和(2),风物闲美(3),与二三邻曲(4),同游斜川(5)。临长流,望曾城(6)。鲂鲤跃鳞于将夕(7),水鸥乘和以翻飞(8)。彼南阜者(9),名实旧矣(10),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11),独秀中皋(12),遥想灵山(13),有爱嘉名(14)。欣对不足,(15),率尔赋诗(16)。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17),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18)。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19)。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20)。

弱湍弛文纺,闲谷矫鸣鸥(21)。

遇泽散游目,缅然睬曾丘(22)。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侍(23)。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24)。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25)?

中筋纵遥情,忘彼千载忧(26)。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27)。

〔注释〕

(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录钦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 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ang 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ao 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

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13)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

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尔: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倏(shu 书):忽然,极快。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22)迥(jiong 窘)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i 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

匹俦:匹敌,同类。

(24)壶:指酒壶。接:接待。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25)从今去:从今以后。不:同“否”。

(26)中筋(shang 商):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7)极:指尽情。

[译文]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

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

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

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

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

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

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

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

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

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

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诗集
  • 归园田居 其一 - 陶渊明 - [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归园田居 其三 - 陶渊明 - [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饮酒 其五 - 陶渊明 -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饮酒 二十 - 陶渊明 - [魏晋]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 归园田居 其二 - 陶渊明 - [魏晋]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归园田居 其五 - 陶渊明 - [魏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饮酒 其一 - 陶渊明 - [魏晋]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 饮酒 其九 - 陶渊明 - [魏晋]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归园田居 其四 - 陶渊明 - [魏晋]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 杂诗 其二 - 陶渊明 - [魏晋]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