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始兴公(时拜右拾遗)》

王维 [唐]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献始兴公(时拜右拾遗)》解析

开头四句说,宁愿栖隐山林,宁愿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富贵享乐而阿谀巴结王侯。这里以饮涧中的流水来代指隐士的清苦生活;以食用小米和肉类,指代豪华的生活;以攀登险峻不平的山峰,比喻委屈求全讨好权贵,写得形象生动,表达思想也很准确。接着的四句进一步表明心迹,表示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自己坚持气节,不善圆通,在道德操守上,却能始终如一。不管出仕还是入仕都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格,表达诗人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

诗的后半转到希望张九龄任用自己的意思上来 ,而在思想脉络上仍与前半部分密切相承。诗人先以第三者从旁听说的口吻赞扬始兴公。大君子,指张九龄。他作为一个贤明的宰相 ,用人唯贤,而不结党营私;对于国家的官爵,不徇私出卖。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为老百姓着想。诗很自然地转入向张九龄陈情的本意。诗人恭敬虔诚地问,象我这样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属吗?这一“跪”一问中,包含着王维对张九龄由衷的倾慕,和渴求得到他的信任的强烈愿望。但是,诗人决不是向对方阿谀奉承,乞求利禄。并不希望对方为他而徇私情。最后两句即表明这种态度:若是出于公正而任用我 ,我非常感激;如果任用我而存有私心,则不是我所希望的。这样的结尾,既表达了自己的要求,也照应了上文对张九龄正直无私精神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自己讲气节、重操守的品格,使诗歌在结构上很完整,思想境界也很光明磊落。

这首五言古诗,写得直切明白,健康爽朗。诗中表现了慷慨义气 、刚正无私的精神 ,语言通俗明快,格调高亢健举。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诗集
  • 山居秋暝 - 王维 -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 - 王维 - [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使至塞上 - 王维 -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鸟鸣涧 - 王维 - [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鹿柴 - 王维 - [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竹里馆 - 王维 -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山中送别 - 王维 - [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送别 - 王维 - [唐]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终南别业 - 王维 - [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