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蝉》

仇远 [宋]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间早鸣秋树。薄翦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齐天乐 蝉》解析

仇远也是由宋入元时人。王沂孙曾有同调同题的词,影射杨琏真伽盗窃南宋帝后陵寝的暴行。仇远这首词和其风格极为相近,也是借咏蝉寄寓了深沉的家国之思,身世之痛。

“夕阳门苍荒城曲 ”:返照夕阳,萧条门巷,地僻城荒,渲染了悲凉气氛。接着把笔触转向吟咏的主体秋蝉。“清音早鸣秋树”:蝉鸣声凄清幽怨,从树上传出 ,使人秋意顿生。“早鸣”二字意谓有倾诉不尽的愁苦。薄剪绡衣改用拟人手法摹绘其身姿:清秋时节 ,露冷风寒,可是她仍然穿着极薄的“绡衣”。呆立枝头,独自忍受着寒冷和空寂的煎熬。“凉生鬓影”是示现通体皆寒的形象。时令的转换和环境的变迁使其痛苦异常。这里把秋蝉喻薄命美人,以抒发自己身世没落的悲哀。“ 独饮天边风露 ”写蝉境况之窘迫。“凉生鬓影 ”形容枯槁还要去饮风啜露,有谁能堪?处境如此 ,谁为之奈何!天高渺清远,蝉孤独窘迫,词人把二者映照开来,构成一种较为独特的意境。或可表示词人希冀摆脱自己欲念的一种自我表白吧。接着“朝朝暮暮 ”延伸了时间,“蓦然飞过别枝去”拓展了空间。不论何时何地,哀痛于心的蝉,不停地将心中的哀伤倾诉 。悲鸣不能自已 ,痛苦又何堪。但只要“ 尚有残声”,她就不会噤而不发。威势逼人的风刀霜剑 ,怎能使她慑服 。这段文字缓急相间 ,起落有致 。音韵巧妙,声音变化,而又部分重沓,表达出缠绵悱恻、悠悠不尽的情思。

上片在写蝉时 ,先写在特定时空中蝉的凄苦忧愁,后来拓展时空范围,大大地加强了写蝉的广度和深度。

“齐宫往事谩省”,引出兴亡之感来。齐女化蝉,古老的故事至今仍不时地在人们的脑子里闪现,常以它为话题,谈个不休。可是如今连齐女的化身——蝉也已悄然离去 ,雨后空山 ,烟月古柳,又何处可觅踪 。清脆的鸣声 、终归是梦幻而已。这是因宋陵被侵,引发词人怀旧的情怀。

“齐女”已消失,宋陵被毁坏了 ,故国已不堪回首 ,痛彻肺肝也。“拂冰笺”、“拈琴谱”了 。“冰笺”和“琴谱 ”总会令人睹物思故的。“满地霜红”道出:深秋时节霜风凄紧,惨红的叶子飘浮于地,倩影杳然,令人思念不已。只好寻觅秋蝉亡去前脱下的外壳,以寄托自己深长的情思。

这是一首借蝉咏情之词。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和对当朝统治不满。都借本来不相及的蝉而咏出来。融化“齐女化蝉”的古老传说,巧连“蝉”“人”。使词人一肚子难于诉说的对处境的不满托蝉而一股脑地倾吐出来,可谓意味极为深永。

仇远诗集
  • 菩萨蛮·翠鸾不隔巫山路 - 仇远 - [宋]

    翠鸾不隔巫山路。无人肯指行云处。徙倚最高楼。秋波春望愁。先来愁似雾。更下丝丝雨。芳径溅香泥。苔花滑马蹄。
  • 菩萨蛮·瑶琴欲把相思谱 - 仇远 - [宋]

    瑶琴欲把相思谱。殷勤难写相思语。人在碧苕滨。相思烟水深。鳞波流碎月。荏苒年芳歇。何处寄相思。白苹秋一枝。
  • 点绛唇·黄帽棕鞋 - 仇远 - [宋]

    黄帽棕鞋,出门一步为行客。几时寒食。岸岸梨花白。马首山多,雨外青无色。谁禁得。残鹃孤驿。扑地春云黑。
  • 点绛唇·千里平阑 - 仇远 - [宋]

    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断城孤树。城外人来去。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空怀古。巴山何处。自翦镫听雨。
  • 浣溪沙 - 仇远 - [宋]

    鸦墨鸳茸暗小窗。栀花时递淡中香。何须华屋艳红妆。栊月凉筛金琐碎,床琴清写玉丁当。风车闲倚在回廊。
  • 浣溪沙 - 仇远 - [宋]

    薄薄梳妆细扫眉。鬟鸦双叠岭云低。 对人浓笑问归期。荀令老来香已减, 谢娘别后梦应迷。一番心事只春知。
  • 浣溪沙 - 仇远 - [宋]

    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 浣溪沙 - 仇远 - [宋]

    豆蔻枝头冷蝶飞。荼縻花里老莺啼。懒留春住听春归。北海芳尊谁共醉,东山游屐近应稀。小窗寒草送春时。
  • 蝶恋花·深院萧萧梧叶雨 - 仇远 - [宋]

    深院萧萧梧叶雨。知道秋来,不见秋来处。云压小桥人不渡。黄芦苦竹愁如雾。四壁秋声谁更赋。人只留春,不解留春住。秋又欲归天又暮。斜阳红影随鸦去。
  • 蝶恋花·燕燕楼空帘意静 - 仇远 - [宋]

    燕燕楼空帘意静。露叶如啼,红沁胭脂井。 浅约深盟期未定。木犀风里鸳鸯径。 楚岫秦眉相入映。私倚云阑,淡月笼花顶。 今夕兰釭空吊影。绣衾罗荐余香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