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梅》

萧泰来 [宋]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霜天晓角 梅》解析

这是一首写梅的佳作。

萧泰来,字则阳,号小山。临江(军治在今江西清江县临江镇)人。著有《小山集》。《霜天晓角·梅》是他自况之作。梅花是一种极有个性的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长期以来,诵咏者多矣,而脍炙人口者则不多见 。萧氏这篇《》词 ,能脱去“匠气”,写出自己的个性,难能可贵。

首句即入韵 。“千霜万雪”四字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写出了时间感、空间感 ,形象感,数量感。“受尽寒磨折”一句以“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 ”,可见词人所咏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咏物即是写人 ,梅与人相契相生。“赖是”三句,极写梅花不为恶势力所屈的高尚品格 。“赖是”即好在,幸是,亏是。亏是这副天生的铮铮铁骨,经得起霜欺雪压的百般“磨折 ”。“浑不怕”即“全不怕”,写得铿然价响,力透纸背,表现出梅花之自恃、自信、自矜的神态 。而“瘦硬”之词,则是从梅花的形象着笔。因为寒梅吐艳时 ,绿叶未萌,故用“瘦”字报其形;严霜铺地 ,大雪漫天,而梅独傲然挺立,生气蓬勃,故以“硬”字表其质 ,“疏影”乃虚写 ,美其风致;“瘦硬”则实绘,赞共品格,二者各具神韵,而传神妙趣实同。

下片以“清绝”二字独立成韵,从总体上把握梅花的特性 ,意蕴无穷,让人回味。“清绝”之“清”有清白、清丽、清俏、清奇、清狂、清高等种种含义。“清”而至于“绝”,可见其超脱凡俗的个性。“影也别”说梅花不仅具有“瘦硬”、“清绝”与“众芳摇落独鲜妍”的品质,就连影儿与众不同,意味着不同流俗,知音难得,自然引出“知心惟有月”一句。黄昏月下,万籁俱寂,唯一轮朦胧素月与冲寒独放的梅花相互依傍,素月赠梅以疏影,寒梅报月以暗香,由是,其含蕴之深,画面之美,境界之高自然化出,煞是耐人寻味。最后二句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个性。本来不是春荣的梅花,一腔幽素怎能向海棠诉说呢?又何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呢!这里借前人“欲令梅聘海棠”之说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的心绪也不言自明。

总之,这首咏梅词是词人有感而发之作。上下片分写梅的傲骨与傲气。傲骨能顶住霜雪侵陵,傲气羞与凡卉争胜。

古人总结写诗方法有赋比兴三种,但因题材和命意的需要,有时可以在写法上结合使用。这首词就是赋与比二种写法综合运用的。因为在写法上它是以梅喻人。梅的瘦硬清高,实象征人的骨气贞刚,品质高洁,梅格与人格溶成一片,二者契合若神,由此显出无穷意蕴,耐人玩味。

萧泰来诗集
  • 满江红·七十人稀 - 萧泰来 - [宋]

    七十人稀,尝记得、少陵旧语。谁知道、五园庵主,寿今如许。书底青瞳如月样,镜中黑鬓无双处。与人间、世味不相投,神仙侣。文汉史,诗唐句。字晋帖,碑周鼓。这千年勋业,一年一部。晔晔紫芝商隐皓,猗猗绿竹淇瞻武。问先生、何处更高歌,凭椿树。
  • 赠星学张月台 - 萧泰来 - [宋]

    富与贵在天,君子不谓性。贤不肖在人,君子不谓命。是以张月台,可疑亦可信。修身以俟之,人定天亦定。
  • 腊祭谒告 - 萧泰来 - [宋]

    词腊纷纷受誓忙,病夫药鼎对书床。官卑岂原乘肥马,食俭惟知取瘦羊。贫见客来偏快活,老逢岁尽却悲伤。雪寒一事关心切,痴女奔波道路长。
  • 觅竹栽谢 - 萧泰来 - [宋]

    一日非吾不可无,当邻乞得种鱼都。珠连呈舍排成次,玉立云台画出图。淇奥每思文章业,渭川肯作富规模。自锄月地分行列,准拟清风十万夫。
  • 寿友人 - 萧泰来 - [宋]

    休运珍符应半千,崧高维岳再生贤。子孙已见种三秀,富贵端应擅两全。日月休惊双转毂,甲庚从喜一周天。不须更把庄椿祝,镇和蓬壶不老仙。
  • 亭坐 - 萧泰来 - [宋]

    公余终日坐疎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疎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
  • 和崔丞劝农 - 萧泰来 - [宋]

    昨宵雨过水平平,自不归耕却劝耕。犊卧草根黄蕴藉,鹭飞山脚白分明。瀹茶僻寺同僧话,送酒芳园见主情。父老欢呼官长醉,归鞭止信马蹄行。
  • 题梅坛毛庆甫云悦楼二首 - 萧泰来 - [宋]

    楼立梅峰最上头,日随元气与浮游。道心快活云心似,飞去飞来得自由。
  • 题梅坛毛庆甫云悦楼二首 - 萧泰来 - [宋]

    一收二百里间云,诗几琴窗总向君。独乐何如同乐好,阑子欠著老夫分。
  • 题渊明祠 - 萧泰来 - [宋]

    地号古柴桑,荒祠驿道傍。松含义熙节,菊带晋时香。拂石看碑记,斟泉当酒觞。无由归未得,稽首意皇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