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送李御带珙》

李曾伯 [宋]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归兮。归去来兮。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沁园春 送李御带珙》解析

原序:唐人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 ,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虽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

这首词是作者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时所作,小序所谓“淮幕”当指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是为友人幕僚税巽甫饯行而作。小序谓: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之际,写这首词为他送行。但从这首送别词中,人们读到的,不仅仅是那种浅层次的惜别,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有才干的友人不受重用而怅惘、而自责的感情。

首句便为不平之鸣。“水北洛南 ,未尝无人,不同者时 。”“水北洛南”意思是说: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 ,只是时代不同了 。机遇好了,则人才辈出 ,机遇不好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这里是说: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将作官看得很淡薄,个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照说,凭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是不难求得一进的,然而却不是这样!其原因除了时代昏暗外,就是我的迂拙了。这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宦情云薄 ,得失何知”,则又是对友人的鼓励了。这里意思兼及双方,起到了上下层次的递转作用。下面就着写巽甫的高尚志行了。

“夜观论兵 ,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巽甫常常和自己谈论军事,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 。这里的“论兵”、“吊古”,既有历史的缅怀,又有现实的感慨。在南宋,扬州是江淮要塞,淮东制置使司当时就是担负南宋东线抗御蒙古重任的。这是概括三年间生活 。分手之际是:“萧如也,料行囊如水 ,只有新诗。”意思是三年来一无所得,归去是两袖清风。这里还暗中点明巽甫的安贫乐道,虽遭逢不遇 ,仍不辍吟咏 。这又和眼下以词饯行联系起来。以上两层写巽甫才高志远、关切国事、品行高洁。如此人物,令人起敬;如此遭遇,叫人怜惜同情。作者这样写来,其愤时、自责亦在其中。

上片可说是回顾,下片就是送行了。换头连用两“归”字,表明巽甫态度之坚决,也表明作者对其行动的赞许。不仅如此,“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我也要归去 。送人将自己的心也送走了。“正杂苏台畔,米廉酒好 ;吴松江上,莼嫩鱼肥。”吴中一带一直是士大夫退居的理想所在 ,苏轼曾向往那里“ 月致米三石、酒三斗”的生活,鲈脍莼羹更是古来为人盛称的风味。以上所写为共同向往。“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 。”这里说两家住处是一水相连,退归之后还可以经常相聚。“长亭路 ,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长亭路”即分别的地方,在这里折柳相赠以表留恋是古来习俗 ,也是人情之常,而作者却说:我们分手时不必这样了。为什么呢?这一是因为归去的地方那么好,不必恋恋不舍。二是因为“我亦办征帆非晚归”,离别是短暂的,很快就会重逢。

下片写送行,主客双方似乎都挺轻松。小序虽说巽甫安之 ,但“慷慨事功千载期”就如此无成而归,巽甫的心情自是不安,作者的不安在小序及上片已表露甚明。下片如此写,是委婉的劝解。词人将隐退后生活写得惬意 ,目的是安慰友人,减轻其心理负荷。同时,下片的惜别与上片的愤时也是意脉相承的。下片将巽甫归去的态度写得很坚决,也写出自己退归的决心,还写出二人对乡居生活的向往,这正是表露了他们对不重视人才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总之,全词是围绕惜别也是惜才的中心来展开的。

这首词的语言质朴,有的地方行以古文句法,显得有些散缓,但很觉有味,这大概是全篇那类似谈话的语调造成的。

李曾伯诗集
  • 水调歌头·一段太清境 - 李曾伯 - [宋]

    一段太清境,谁幻出阶坳。不知身住何处,爽气逼霜袍。但见人间一样,似夜又还非夜,栖鸟不安巢。认得在尘世,禁鼓二更敲。最忺看,来竹底,上梅梢。几家朱户,不如儿女醉蓬茅。谁把琴声三弄,不管骚人幽趣,似向曲中嘲。长啸赋赤壁,有酒更无肴。
  • 水调歌头·夜永厌银烛 - 李曾伯 - [宋]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 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时嘲。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 水调歌头·千一载英杰 - 李曾伯 - [宋]

    千一载英杰,百二国山河。提封几半宇宙,万里仗天戈。十乘晋军旗鼓,三岁秦关扃锁,地利属人和。位次功第一,未数酂侯何。建青油,持柴荷,听黄麻。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留不住岷峨。谁为语儒馆,浓墨被诗歌。
  • 水调歌头·三蜀最佳处 - 李曾伯 - [宋]

    三蜀最佳处,昌是海棠州。清香燕寝闲暇,人与地风流。十万人家寿域,六七十翁儿状,眉寿祝公侯。谁为语廊庙,且许寇恂留。 过书云,才几日,纪千秋。祖孙卮酒相贺,庆事袭箕裘。自有诗书万卷,安用田园千顷,松菊足优游。持以寿公者,梅萼半清修。
  • 水调歌头·老子世北客 - 李曾伯 - [宋]

    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 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凭栏正拟一笑,襟抱怯于秋。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
  • 水调歌头·行客送行客 - 李曾伯 - [宋]

    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序际天游。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 水调歌头·骤雨送行色 - 李曾伯 - [宋]

    骤雨送行色,把剑渡长淮。西风咄咄怪事,吹不散烟霾。才是橙黄时候,早似梅边天气,寒意已相催。老子尚顽耐,仆马苦虺隤。叹平生,身客路,半天涯。飞鸢跕跕曾见,底事又重来。回首白云何处,目送孤鸿千里,去影为徘徊。篱菊渐秋色,杜瓮有新醅。
  • 水调歌头·万里长淮北 - 李曾伯 - [宋]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 水调歌头·岘山羊叔子 - 李曾伯 - [宋]

    岘山羊叔子,江左管夷吾。勋名掀揭宇宙,金匮侈丹书。两载风寒卧护,一柱狂澜屹立,形势壮陪都。功业笑儿辈,别有大规模。 看东归,游凤沼,转鸿枢。不应廊庙人物,犹佩玉麟符。好是茅峰仙客,更与钟山佛子,同日庆垂孤。一饮共千岁,永永辅皇图。
  • 水调歌头·簪履盛元幕 - 李曾伯 - [宋]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