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

辛弃疾 [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休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最高楼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解析

①作于福建安抚使任上。乞归:向朝廷请求罢仕归隐。犬子:原为对己子的爱称,后为人前对自己儿子的谦称。止我:劝阻我。拟归是真,骂子未必,特借题发挥,以抒心志耳。上片借鉴前贤,陈述不及时弃官抽身之害,其中自有稼轩切身之痛,惟不宜明言。换头四句正面想见归隐田园之乐。“千年”两句,语浅意深,颇见旷达胸襟。结处遥应开端,于旷达中更见愤懑之情。

②“吾衰”两句:谓我已衰老,富贵须待何时。吾衰矣:《论语·述而》记载孔子的话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稼轩《贺新郎》词起句亦云:“甚矣吾衰矣。”须富贵何时:杨恽《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③“富贵”句:言富贵酝酿着政治危机。《晋书·诸葛长民传》:“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苏轼《宿州次韵刘泾》:“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

④“暂忘”五句:理当师法古人,及早弃官抽身,归隐田园。“暂忘”句:用“穆先生”事。《汉书·楚元王传》说:元王至楚国封地,用穆生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醴以待。后王戊即位,渐忘设醴酒之事。穆生说:“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于是称病离去。醴(lǐ礼)酒:用醴泉之水酿成的酒,味甘美。“未曾”句:用“陶县令”事。陶县令,即陶潜。见前《水调歌头》(“君莫赋幽愤”)注④。

⑤“待葺”四句:修园筑亭,诗酒自娱———想象今后悠闲的归隐生活。葺(qì气):意为“修建”。佚(yì逸)老:老来安乐之意。《庄子·大宗师》:“佚我以老。”佚,通“逸”,安乐。亦好:归耕林下,虽贫亦好。戎昱《中秋感怀》:“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⑥“千年”两句:谓富贵无常,人应知足勿贪。“一人”句:当时俗语。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之四,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着两匙。”

⑦“便休休”三句:一切作罢,有什么是和非可说。休休:退隐,罢休。参阅前《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注④。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词,本是一种纯粹的音乐文学艺术品,但在发展过程中,实用功能不断扩大,许多作品已经兼备了应用文的性质。特别是到南宋,她几乎进入了人们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可以用来谈恋爱,可以用来交朋友,可以用来孝顺父母,可以用来联络亲戚,乃至替人作寿,给人送终 ,祝人新婚 ,贺人生子,打阔佬的秋风,拍上司的马屁⋯⋯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能。然而,写词来训儿子,我们还是头一回见。如若编一本“宋词之最”,这首诗该算一项“纪录”罢?

此词约作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 ),当时词人五十五岁,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从梁启超、邓广铭二先生说 )。据词及小序可知,词人因官场上的失意,打算辞官,但那不晓事的“犬子”极力反对,(家中田地、房产还未购置齐全,老头子倒想洗手不干了,一旦他老人家呜呼哀哉 ,叫咱哥儿们喝西北风去?)于是词人便作了这首词数落他。

由于“犬子”劝阻自己的充足理由是官做得还不够大,薪俸级别还不够高,一句话,还不够“富贵”,因此,词人首先抓住“富贵”这两个字来作文章,打开窗户说亮话 ,张口便道 :我老啦,干不动了,等“富贵”要等到哪一天呢 ?接下去改用让步性语气,以退为进:就算能捱到“富贵 ”的那一天又能怎样?

“富贵”是好要的么?爬得高,跌得重,危险得很呐!上阕头三句看似肆口而成 ,其实字字都有来历。“吾衰矣”出自《论语·述而 》:“子(孔子)曰:‘甚矣吾衰也。’”“须富贵何时”出自《 汉书·杨恽传》杨恽报孙会宗书:“人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则见于《晋书·诸葛长民传 》。东晋末年,长民官至都督豫州扬州之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深得实力派 、太尉刘裕的信任,权倾一时。

他贪婪奢侈,多聚珍宝美女,大建府第宅院。然而显赫的富贵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相反,由于时时担心遭到杀身之祸,连觉也睡不安稳,竟至一月中有十几夜做恶梦惊起跳踉 ,如与人厮打。他曾叹息说:“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 。”后来果然为刘裕所杀。词人袭用其语,可见对这样的历史教训深有感触 。那么,怎样才是远祸全身的上上之策是什么呢?

只有急流勇退,及时辞官归隐。于是,下文便拈出一个正面典型来和诸葛长民作对比。《汉书·楚元王传》记载,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封楚王,他以穆生、白生、申公等三人为中大夫,十分恭敬礼遇。穆生不喜欢喝酒,刘交开宴时,特地为他“设醴 ”(摆上度数不高的米汁甜酒 )。后来刘交的孙子刘戊为王,有一次忘了为穆生设醴 ,穆生退而言曰:我该走了 。醴酒不设,说明王爷已开始怠慢 ,再不走,就将获罪遭殃。穆生称病去职后,刘戊日渐淫暴,白生、申公劝谏无效,反被罚作苦役,真个应验了穆生的预言。“暂忘”句即咏此事。因说穆生,所以,又带出另一位先哲来,那就是在任彭泽县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而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揣测词人的作意,请陶渊明到场本是为了应付格律。——此处例须对仗,故不能让“穆先生”落单 ,一定得给他找位“傧相 ;但“陶县令”弃官的动因与“穆先生”又不尽相同,他的拂衣而去,还包含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成分,于是,他的出场就给词意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其作用又不仅仅是给“穆先生”当陪衬了。总而言之,词人将这两位高士悬为自己的师范,用意十分明显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朝廷对我既然不太信任,那么再干下去恐怕就会有祸患那又有什么“富贵”可言呢?更何况,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去博取“富贵 ”,代价也未免太大。这“富贵”求不得,老夫拿定主意要归隐了。

下阕头四句 ,谈自己辞官后的打算 :辟一处花园 ,建一座亭阁 ,闲下来作甚?喝老酒。喝醉了作甚?写诗词。优哉游哉,岂不快哉!陶然欣然,何其超然 !“闲饮酒醉,吟诗”为短句流水对,只寥寥六字,两组连续性的动态画面,便写尽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情趣。然而还不可忽过“佚老”、“亦好”二辞。

其一“老 ”、“好”相叶 ,是辅韵,与“时”、“机”、“归”、“师”、“诗”、“匙”、“非”等主韵共同构成本调的平仄韵错叶格,有声情摇曳之美,其二,四字俱有典故 ,“佚老”见《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盖谓人生碌碌,只有老来才得安逸(“佚”,同“逸”)。“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 :“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 。”即今俗话所谓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 ”。词人要以“佚老”、“亦好”命名园、亭,虽不直说颐养天年、安贫乐道,但自珍桑榆、不慕金紫之意,已曲曲传出,韵味更有深长之妙。词人自己固然是安贫了,其奈“犬子 ”不“安”何?不可不给以当头棒喝 。于是又折且词笔来训子:千年田换八百主!——多置田产,又有何用?适足害你们弟兄几个成为“败家子”而已!一个人长有几张嘴巴?插得下许多调羹?——家有薄田几亩,还不够你们粗茶淡饭么?你别再说三道四了!如果说上文还带有若干书卷气、不够家常的话,那么最后这一段真可谓口角生风,活生生是老子骂儿子的现场录音,写神了,写绝了!值得一提的是 ,“千年”二句虽用俚语,却仍有宋人载籍可以参证 。“千年田换八百主”,见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载五代时韶州灵树院如敏禅师语。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千年田八百主。”僧云:“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师云:“郎当屋舍勿(没)人修。”这些话头,再早些还可寻溯到王梵志诗 :“年老造新舍 ,鬼来拍手笑。身得暂时坐 ,死后他人卖。千年换百主 ,各自循环改。前死后人坐,本主何相(厢)在。”“一人口插几张匙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十六《丙午新正书怀》十首其四(穷巷闲门本然):“口不两匙休足谷。”自注:“吴谚曰:‘一口不能著两匙 。’”用俗话隐括入律,且对仗工稳,尤为难得,词人的水平,真不可测!

这首词,既具备历史的思辨,又富有人生的哲理;既充满着书斋里的睿智,又洋溢着生活中的气息;亦庄亦谐,亦雅亦俚;庄而不病于迂腐,谐而不阑入油滑;雅是通俗的雅,俚是规范的俚;显示出词的胸襟之大、见识之高、性格之爽、学养之深,显示出词人具有驾驭各种不同类型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

辛词尤善用典故和化用前人成句,本篇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吾衰”句用《论语 》,是经;“须富”句、“暂忘”句用《汉书》,“富贵”句用《晋书》,是史;“佚老”用《庄子 》,是子;“亦好”用唐诗,是集。——一首词中,四部都用遍了。就时代而言,从春秋、战国、汉、晋、唐、五代一直用到宋。就文体言 ,自诗 、文一直用到和尚语录、民间谣谚。就用法而言,或整用成句,或提炼文意,或增减字面,或翻换言语。在此道上,词人真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宋代,封建帝王用较优厚的经济待遇来笼络武将和士大夫们,以换取他们的忠勤服务,因此,官僚地主置田庄、营第宅、蓄家妓之风盛极一时。而当时发达的城市商业经济畸形繁荣的色情业,又大大刺激了纨绔子弟的消费欲望,把他们的胃口吊得很高。红烛呼卢,千缗买笑,在“销金锅”里荡尽祖产的不肖子孙处处皆是 。“君子之泽”往往二世、三世而斩,不待五世了。北宋沈括《梦溪笔淡》卷九《人事》记载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将军郭进的新建府第落成,大开筵席,不但请木工瓦匠与宴,而且让他们坐在自家子弟们的上位。有人问道:公子们怎么好同匠人为伍呢?郭进指着工匠们说:这是造房子的。又指着子弟们说:这是卖房子的,当然应该坐在下风。进死后不久,府第果然落入他人之手。郭进者流,看问题不可谓不透彻,做事情不可谓不通达,然而既有先见之明,那又为何还建造府第呢?既然建了,又为何不能对子弟们严加管教,使之成器?相比之下,词人能够不措意于营置田产,且“犬子”嘟嘟囔囔时乃能赋词骂,真算得上是一位高明的家庭教育专家了。这在封建时代真是难能可贵,即便对于今天的人们,恐怕也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呢?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诗集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辛弃疾 - [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 [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辛弃疾 -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 - 辛弃疾 - [宋]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 西江月·宫粉厌涂娇额 - 辛弃疾 - [宋]

    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珮丹霞羽化。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 西江月·人道偏宜歌舞 - 辛弃疾 - [宋]

    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画鼓要他听。把著花枝不应。何处娇魂瘦影,向来软语柔情。有时醉里唤卿卿。却被傍人笑问。
  • 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 辛弃疾 - [宋]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 西江月·画栋新垂帘幕 - 辛弃疾 - [宋]

    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一杯潋滟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贺。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只将绿鬓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 西江月·风月亭危致爽 - 辛弃疾 - [宋]

    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主人只是旧时怀。锦瑟旁边须醉。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
  • 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 - 辛弃疾 - [宋]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有得许多愁。惟有黄花如旧。万象亭中殢酒。九江阁上扶头。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