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辛弃疾
[宋]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①艳情绮语。上片忆往昔相聚之乐,虽人踪无觅,却深感缕缕温馨徐徐流动。下片别后思念。“海棠”句情事显豁,一结想见对方念远情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婉雅芊丽,稼轩亦能为此种笔路,真令人心折。”
②“金谷”两句:描绘楼外初春景象。金谷:金谷园,晋时石崇所建,在洛阳城西。此借指所居庭园。无烟:时值寒食,故无烟火。嫩寒:微寒。
③“博山”三句:描叙楼内温馨情景。博山:指博山炉,香炉的一种。其下有盘贮水,可润气蒸香。薰笼:薰香衣物的笼子。
④“别浦”两句:盼伊来函,函中当有别恨万重。别浦:分别的河滨。鲤鱼:代指信函。参见前《满江红》(“家住江南”)注⑦。
⑤“也应”两句:想见伊人别来消瘦,此时正含泪于海棠花下寻觅残红。随分:此为照例或相应之意。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
美芹十论》、《
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