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先主庙(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

杜甫 [唐]
惨淡风云会,乘时各有人。力侔分社稷,志屈偃经纶。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杂耕心未已,欧血事酸辛。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旧俗存祠庙,空山立鬼神。虚檐交鸟道,枯木半龙鳞。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闾阎儿女换,歌舞岁时新。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孰与关张并,功临耿邓亲。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邻。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缗。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谒先主庙(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解析

惨澹风云会①,乘时各有人②。力侔分社稷③,志屈偃经纶④。复汉留长策⑤,中原仗老臣⑥。杂耕心未已⑦,欧血事酸辛⑧。霸气西南歇⑨,雄图历数屯⑩。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

(首叙先主始末,当时创业未半,委之武侯。及武侯既殁,而汉祚遂亡矣。各有人,孙曹角立也。力侔,谓三国鼎峙。志屈,谓征吴未遂。仗老臣以复汉,即先主临终时所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大事”也。杂耕渭南,欧血军中,此《出师表》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霸气二句,言天命去而汉祚终。【旧注】锦江、剑阁,蜀地也。过楚、通秦,伤其不久而合于晋。《杜臆》:蜀汉不兴,以霸气歇、历数屯,天限之也。不然,蜀都虽小,其东达楚,可以取吴,其北通秦,可以取魏,何患不能混一哉。按:此说多一转折,不如前说为当。)

①《世说》:道壹道人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陆机诗:“霭霭风云会。”《云台二十八将论》:”咸能感会风云,奋其知勇。”②《吴越春秋》:“汤武乘四时之利而制夏殷。陆抗疏:“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③《左传》:“杜稷有主。”④《》:“君子以经纶。”⑤《出师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晋郭钦疏:“万世之长策也。”⑥《吴越春秋》:“先王之老臣也。”⑦《蜀志》:“亮与司马懿对于渭南,每患粮不继,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私焉。”钟会檄文:“劳役未已。”未然、已然二字拆开,与酸辛为借对。⑧《魏志》:“亮粮尽势穷,忧恚呕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裴松之曰:“亮在渭滨,魏人蹑迹,胜负之形,未可测量,而云呕血,盖因孔明亡而自夸大也。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呕血乎?刘琨丧师,与元帝笺亦云:亮军败呕血。此则引虚记以为言也。”阮籍诗:“举翼更酸辛。”⑨《吴越春秋》:范蠡曰:“霸王之气,见于地户。”⑩谢脁诗:“雄图怅若兹。”《》:“天之历数在尔躬。”

旧俗存祠庙①,空山立鬼神②。虚檐交③,鸟道枯木半龙鳞④。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⑤。闾阎儿女换⑥,歌舞岁时新⑦。

(此写庙中景事。交鸟道,庙之高。半龙鳞,木之古。竹送二句,见岁时屡度。闾阎二句,见庙祀常存。卢世曰:此见人心思汉,历数百年如一日也。)

①《国语》:“卒历代之旧俗。”《后汉·成安侯传》:帝为起祠庙。②立,谓设立神像。作泣鬼神者,未安。③江总诗:“虚檐静暮雀。”《南中八志》:鸟道四百里。④庾信诗:“自能枯木润。”《子虚赋》:“照烂龙鳞。”《抱朴子》:“松树其皮中有脂,状如龙形。”⑤《杜臆》:清溪之月从竹梢露出,故云“竹送”。玉座之苔与春色频呈,故云“苔移”。玉座,神床也。谢脁诗:“玉座犹寂寞。”⑥《东都赋》:“闾阎且千。”【黄注】儿女,即歌舞者。⑦《左传》:“歌舞不倦。”竺僧度诗,“倏忽岁时过。”

绝域归舟远①,荒城系马频②。如何对摇落③,况乃久风尘④。孰与关张并⑤,功临耿邓亲⑥。应天才不小⑦,得士契无邻⑧。迟暮堪帷幄⑨,飘零且钓婚⑩。向来忧国泪(11),寂寞洒衣巾(12)。

(此谒庙而有感也。周甸注:当此风尘摇落中,孰与关张并列,而功侔耿邓乎?必有真主应天之才,方成君臣契合之机。今年齿迟暮,岂堪更参帷幄,只作磻溪钓叟已耳。但优国念深,不禁泪洒衣巾也。《杜臆》:后八句,一是言有君则有臣,一是叹有臣而无君,此思古伤今之语。此诗中八句,乃叙题;前后各十二句,全以议论成章,他人无此深厚力量。)

①李陵书:“出征绝域。”谢脁诗:“天际识归舟。”②又:“荒城迥易阴。”刘琨诗:“系马长松下。”③《楚辞》:“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④周王褒诗:“久戍风尘色。”⑤《蜀志》: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陈书》:萧摩诃仕陈,屡从吴明彻北伐,谓其材不减关张。⑥《后汉书》:耿弇,字伯昭,从光武,拜建威大将军,后封好畤侯。邓禹,字仲华,光武安集河北,拜前将军。后定河东,拜为司徒,封高密侯。⑦《蜀志》:谯周等上言,圣王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大王应天顺民。⑧武侯本传: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所谓“得士契无邻”也。《史记》: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无邻,无与比邻也。⑨《楚辞》:“恐美人之迟暮。”【黄生注】帷幄,用子房事。钓缗,用太公事。《高帝纪》:“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房。”⑩庾信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其钓维何,维丝伊緍。”《抱朴子》:施钓緍于修木之末。缗,一作罠,引《文选注》鹿网为证,非也。公在江边,故云钓缗。(11)《前汉·盖宽饶传》:“进有忧国之心。”(12)《楚辞》:“寂寞而绝端。”沈约诗:“宁假洒衣巾。”善作诗者,必构全局。全局既定,则议论得展,而意义层出矣。此篇,若无起段之激昂悲壮,则开端少力量。若无后段之感慨淋漓,则收结少精神。能以吊古之情,写用世之志,足今千年上下,英雄堕泪,烈士抚膺,不独记叙庙貌处,见其古色斑澜,哀音凄怆也。

孔明与伊吕相伯仲,旧说以关张相比并,非也。一云:孔明岂与关张相并,直与耿邓相亲。亦非也。诗本言先主而突赞武候,语气不符。据《杜臆》,公不以将材自居,而欲为中兴名佐,是也。《钱笺》亦云:孰与四句,属公自叙语。公当流落风尘之中,而追怀应天得士之遇,故有此言耳。

胡应麟曰:“力侔分社稷,志屈偃经纶”,欧、苏得之而为论宗。“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程、邵得之而为理窟。”鲁卫弥尊重,徐陈略丧亡”,鲁直得之而为沉深。“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无已得之而为劲瘦。“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圣俞得之而为闲澹。“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去非得之而为浑雄。凡唐末宋元人,不皆学杜,其体则杜集咸备。元微之谓自诗人来未有如子美者,乃不易之论。至轻俊学流,时相诋驳,累亦坐斯,然益足见其大也。

附记:昭烈帝庙祀千秋,而曹魏后世无闻,可见公道之在人心也。又考汉魏陵墓,亦存毁各异,此天道之不爽者。《津逮秘书》载惠陵一事,有蜀盗潜入隧道,见帝与关张共聚一堂,令盗饮酒一碗,赐玉带一围,其人战惧而出,所饮之酒乃漆浆也,所与之带乃白蛇也。此见千古英灵,长存天壤矣。近年甲寅乙卯之际,河北漳水中,有十五岁童子,夏浴于河。腰斩尸浮。其家惊异,使强壮负力者,仍入水中,又断足股而死。士人群怒,因截河上下流,车涸其水,见一铁轮旋转如飞,轮角挂以利刃。土人去其刃,碎其轮,见轮旁有石槨,用巨木撞破之,槨中铜弩齐发,射伤数人。其内仍有石壁,土人用板扉蔽身,横撞而碎壁,内有两石榻,男左女右,对卧其上,衣冠面貌,宛若生存,视其碑石,知为魏武帝之墓。众人恶其生前篡国,死后杀人,遂拽出其尸,粉碎骸骨。先是一月、有营卒于梦中几一五十余岁丈夫,自称汉丞相云:“将来子当为我保护旧居。”及将发之前一夕,又现梦云:“明朝难作,我室中金宝任汝携取,慎勿毁我身体。”及期,众怒难解,此卒亦分其所藏故物。时湖南逆藩称乱,遣河北兵会讨。此卒为把总官,竟伤于炮火。但能戮力从军,捐躯报国,胜于曹氏远矣。噫!疑冢七十,散布于太行河北,而真扩究为后人发掘,前以机械陷人,究以机械自灭,天网不漏,可为奸雄永鉴矣。此时安阳邑令,乃莆田林进士,有刻文以纪真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