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宋]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醉落魄/一斛珠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解析

这首词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的风俗 、景况,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题中的“人日 ”,和词中的“元正七 ”,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七这一天。民间旧俗,是以七种菜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戴在头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岁吉祥”之意,并且饮酒游乐,吹奏乐器,以祈农桑。这是一个快乐吉祥的节日,“人”在这一天显得特别尊贵,所以李充在《登安仁赋铭》中有“正月七日,厥日唯人”之说。

正月的时候正值孟春,初阳发动,故词以“无边春色”起头。但是,就人之常情来说,尽管到处是春色,还是要去寻春、觅春的。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词中的“ 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也是作者邀请提刑官应懋之游春的目的地。

“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这也正是本词写作的一个重点。作者先大笔挥洒,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包容之大,仅此一句,就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形象地渲染出来。“祈麦祈蚕”,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祈求农事丰收,这里虽举“麦”、“蚕”为诸多农事的代表,但在“人日”来说,农民马上可以接触到的一般来说,也就是麦与蚕了。这时,麦田泛出青绿之色,蚕在春天的气息里孵化,富于生机。对丰收的盼望与担忧,都同时在农民心头慢慢升起,他们怎能不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呢?“来趁元正七 ”,这句是上片的结语,明确指出了特定时期季节性的内涵。

下片“翁前 ”两句,转入具体的描绘。“翁前子后孙扶掖”,这正是“ 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可以看出来。“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 ”三个词 ,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炼。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 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但这三个动词,却描绘出了一片繁忙景象 。从“ 箫鼓”至“耕织 ”,这五句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了农村的欢乐景象,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者将种种苦闷、烦忧,都排斥在画面之外了。这里简直是一片桃源乐土。在偏安的半壁河山之中毕竟还有这样一片乐土!但其中也不排斥寓含着作者的理想,这正是他所苦苦寻觅的“春色 ”,上片次句用“苦”与“觅”两个字,用意就在于此。词的末三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本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须知 ”是告诫语,作者要告诉人们:“人日”中的“ 人 ”的种种活动与期望,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人”是向上的,都在追求着幸福与美好;但是,人们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都象在“人日”里所意识到“人”的作用与追求,那就“ 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会只有在“人日”这一天才去追求祈祷了。显然,作者是在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这也正是作者思想核心之一。他处理政务主张“ 内修 ”、“立本”、“ 厚伦 ”,正人心,化风俗;他所留驻的州县,皆“以化善俗为治”;使“ 上下同心一德,而后平居有所补益,缓急有所倚仗”(均见《宋史》本传),这就是他在本词中发挥议论的思想基础。

从全词看,此词没有浮躁怪诞之气,写得古朴自然,平易真切,与农村风物极相贴合。另外,作者以议论入词,这虽然是南宋词的常见现象,但却不流于空泛,而是情由景出 ,论随情至,写得自然、得体。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本词的艺术特色。

魏了翁诗集
  • 水调歌头·江水自石纽 - 魏了翁 - [宋]

    席次韵 江水自石纽,灌口怒腾辉。便如黑水北出,迤逦到三危。百尺长虹夭矫,两岸苍龙偃蹇,翠碧互因依。古树百夫长,修竹万竿旗。 画堂开,风与月,巧相随。史君领客行乐,旌纛立披披。慨想二江遗迹,更起三闾忠愤,此日最为宜。推本美功意,禹甸六章诗。
  • 水调歌头·轻露沦残暑 - 魏了翁 - [宋]

    轻露沦残暑,蟾影插高寒。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九帙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梧竹拥檀栾。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锦边城,云间戌,雪中山。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家国两平安。又恐玉川子,茗碗送飞翰。
  • 水调歌头·风露浸秋色 - 魏了翁 - [宋]

    风露浸秋色,烟雨媚湖弦。旌旗十里小队,拟约醮坛仙。身在黄旗朱邸,名在玉皇香案,底事个人传。正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虎分符,龙握节,鹿御轓。於君本亦馀事,所乐不存焉。一点春风和气,无限蓝田种子,渺渺玉生烟。富贵谁不肯,借问此何缘。
  • 水调歌头·万里蜀山险 - 魏了翁 - [宋]

    万里蜀山险,难似上青天。谁知间有、人心之险甚山川。赖得皇华星使,满载春风和气,来自鉴湖边。要识方寸地,四十万云烟。 佩珑璁,冠昱火龠,组蝉聊。眼前富贵余事,所乐不存焉。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著千年。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
  • 水调歌头·世界要扶助 - 魏了翁 - [宋]

    世界要扶助,人物载耆英。茫茫四海,谁识今代有厖臣。万顷青湖佳气,一片紫岩心事,天付与斯人。耸耸铁冠吏,表表白云卿。 海沮漳,城汉郢,宅峨岷。规摹妙处,胸次纳纳几沧瀛。未说令公二纪,先看武公百岁,年与学俱新。星弁百僚准。天宇四时春。
  • 水调歌头·冬至子之半 - 魏了翁 - [宋]

    冬至子之半,玉管罅微阳。壶中别有天地,转觉日增长。一样金章紫服,一样朱颜绿发,翁季俨相望。翁是修何行,未已且方将。玉生烟,兰竞秀,彩成行。翁无他智,只把一念答苍苍。今日列城桃李,他日八荒雨露,都是乃翁庄。要数义方训,不说窦家郎。
  • 水调歌头·曾向君王说 - 魏了翁 - [宋]

    曾向君王说,臣愿守嘉州。风流别乘初届,元在越王楼。湖上龟鱼何事,桥上雁犀谁使,争挽海山舟。便遣旧姻娅,解后作斯游。晚风清,初暑涨,暮云收。公堂高会,恍疑仙女下罗浮。好是中郎有女,况是史君有妇,同对藕花洲。拟把鹤山月,换却鉴湖秋。
  • 水调歌头·有匪碧岩使 - 魏了翁 - [宋]

    有匪碧岩使,满腹鉴湖秋。不居上界官府,来作散仙游。长佩高冠人伟,组练锦袍官贵,清献旧风流。杓柄长多少,洗尽蜀民愁。鵕鸃冠,貂尾案,鹭鸶輈。时来正恐不免,留滞剑南州。帘卷西州风雨,庭伫百城歌鼓,桃李翠云绸。谁谓蜀山远,只在殿山头。
  • 水调歌头·落日下平楚 - 魏了翁 - [宋]

    落日下平楚,秋色到方塘。人间袢暑难耐,独有此清凉。龙卷八荒霖雨,鹤閟十州风露。回薄水云乡。欲识千里润,记取玉流芳。石兰衣,江蓠佩,芰荷裳。个中自有服媚,何必锦名堂。吸取玻璃清涨,唤起逍遥旧梦,人物俨相望。矫首望归路,三十六虚皇。
  • 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 - 魏了翁 - [宋]

    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祗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於公元只馀事,所乐不存焉。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