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杜甫 [唐]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解析

【鹤注】广德二年春,公在阆中,故云“巴山春色静。”巴阆僻远,闻京师事常后时,故二年春方知去冬幸陕之事,因以发其感愤之意,遂名曰《伤春》。《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故以为题。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①。西京疲百战②,北阙任群凶③。关塞三千里④,烟花一万重⑤。蒙尘清路急⑥,御宿且谁供⑦。殷复前王道⑧,周迁旧国容⑨。蓬莱足云气⑩,应合总从龙(11)。

(首章,记吐蕃陷京也。上八叙寇至出奔,下四望代宗复国。忧乱伤春,开首提明。百战,谓长安屡陷。群凶,谓高晖、王献忠辈。关塞,指阆州,烟花,指长安。清路急,不暇除道也。御宿,天子驻跸之地。殷夏、周迁,乃借古形今。【赵注】总从龙,言群臣皆当扈驾。)

①梁元帝诗:“徒望春光满。”②王粲诗:“西京乱无象。”《孙子》:“百战百胜。”③《史记·武帝纪》:悬于北阙矣。《东都赋》:“群凶靡余。”《通鉴》:广德元年冬十月,吐蕃陷京畿,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将精卒二千,与吐蕃战于盩厔,为寇所擒。又泾州刺史高晖、射生将王献忠等迎吐蕃入长安,立邠王守礼孙承宏为帝,故曰“疲百战”、“任群凶”也。④卢谌表:“立国之道,在于慎关塞。”⑤宋之问诗:“烟花抚客愁。”⑥张衡《羽猎赋》:“蚩尤先驱,雨师清路。”⑦《汉书注》:御宿苑在长安城南。羞宿声相近,故或云御羞,或云御宿,羞者珍羞所出,宿者止宿之义。《通鉴》:吐蕾度渭桥,上仓卒幸陕州,官吏六军奔散,无复供拟,扈从将士不免饥馁,乃幸鱼朝恩营。⑧《说苑》:武丁饬身修行,复先王之政。《史记》:平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⑨周公前营洛邑,故曰旧国。⑩《前汉·高帝纪》:季所居,上常有云气。(11)《》:“云从龙。”

其二

莺入新年语①,花开满故枝。天清风卷慢,草碧水连池。牢落官军远②,..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③,北望转逶迤④。

(二章,所忧在家国也。上四春日之景,下八伤春之意。巴地春光,依然无恙,但恨长安被兵,而援军不赴,则万事俱危矣。鬓白泪垂,当此更甚,且想兄弟别离,能无北望伤神乎。)

①陈后主诗:“促柱点唇莺欲语。”②王文考《王孙赋》“背牢落之峻壑。”③巴山春静,伤长安之扰攘也。④透迤,迢远貌。《楚辞》:“载云旗之透迤。”

其三

日月还相斗①,星辰屡合围②。不成诛执法③,焉得变危机④。大角缠兵气⑤,钩陈出帝畿⑥。烟尘昏御道⑦,耆旧把天衣⑧。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⑨。

(三章,以天变做君心也。上八,言诛佞。后四,言用贤。君能去佞亲贤,则将士皆思效力,而天心亦从此悔祸矣。代宗不能斩程元振以谢天下,有一李泌久废而不复用,公故恺切言之。《杜臆》:上用日月星辰,下用大角钩陈,俱借天文以写灾变。插入执法,使人知为荧惑星,又知其为程元振,可谓微而显矣。【卢注】当时柳伉上疏,欲斩元振首,驰告天下,帝以保护功,止流滨州,故曰“不成诛执法。”吴论:大角属帝座,而绕兵气,则京师陷矣。钩陈属行宫,而照帝畿,则乘舆奔矣。昏御道,行急尘起。把天衣,牵衣留驾也。【朱注】《唐书》:代宗幸陕,诸镇畏程元振谗构,莫至,朝廷所恃者惟郭子仪一人。载同归,用文王后车载吕望事。)

①《晋·天文志》:数日俱出若斗,天下起兵大战。元帝太兴四年二月癸亥,日斗。②《汉·天文志》:高祖七年,月晕,围参毕七重,是岁上至平城,为单于所围。③《史·天官书》:南宫: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晋·天文志》:左执法,廷尉之象。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星经》:执法四星,主刑狱之人,又为刑政之官,助宣王命,内常侍官也。《社诗博议》:《汉志》:哀帝元寿元年十一月,岁星入太微,逆行于右执法,占曰:“大臣有忧,执法者诛,若有罪。”二年十月,高安侯董贤免归自杀。此诗执法二句,暗引是事,以董贤况程元振也。【赵注】荧惑星,一名执法。谓元振荧惑人主,当诛之以谢天下。其说殊支离。④陆机《豪士赋》:“众心日陊,危机将发。”⑤.. 胡夏客曰:刘向云:秦项之灭,星孛大角,故借以言西京之乱。《史·天官书》:大角者,天王帝廷,其两旁各有二星,曰摄提。《魏都赋》:“兵缠紫微。”顾炎武曰:《后汉·董卓传赞》:“矢延王辂,兵缠魏象。”⑥《西都赋》:“周以钩陈之位。”注:“钩陈,王者法之,主行宫也。”顾炎武曰:紫微有钩陈之宿,主斗讼兵阵。出《水经注》。班固《两都赋》:“三成帝畿。”⑦虞世南诗:“油云阴御道。”⑧顾炎武曰:《南齐·舆服志》:衮衣,汉世出陈留襄邑所织,宋末用绣及织成。齐建武中,乃彩画为之,加饰金银薄畤,亦谓为天衣。梁庾肩吾诗:“天衣初拂石,豆火欲然薪。”陈后主诗:“风气动天衣。”⑨《信陵君传》:侯生曰:“屠者朱亥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钓于磻溪。曹植疏:“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知于周文。”《韩诗》又云:《》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其四

再有朝廷乱①,难知消息真。近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夺马悲公主②,..登车泣贵嫔③。萧关迷北上④,沧海欲东巡⑤。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⑥,沾洒属车尘⑦。

(四章,伤乘舆远出也。消息未真,起下六句。在洛、归秦,此出奔后消息。夺马、登车,此出宫时消息。北上、东巡,并秦洛消息未定矣。但国有老臣,尚足以死卫君。末盖属望郭子仪也。近闻六句,托古伤今。在洛,用献帝还洛事。归秦,用张仪归秦事。夺马,用高欢事。泣嫔,用晋哀事。萧关,用汉武事。东巡,用始皇事。敢料安危,痛不忍言也。《杜臆》:任事有老大之臣,则临危有死节之士,作两层说。)

①再乱,谓禄山之后,复有吐蕃。②《通鉴》:魏高欢自晋阳出滏口,道逢北乡长公主自洛阳来,有马三百匹,尽夺而易之。③《世说》:诸葛令女既寡,誓不复重出,无有登车理。干宝《晋纪》: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晋书》:成帝咸和三年五月,苏峻逼迁天子于石头城,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④《汉武帝纪》:元封四年,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遂北出萧关。如淳曰:萧关在安定朝那县。《一统志》:在平凉府镇原县西北。⑤《史记》:秦始皇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邹峰山。又曰: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⑥《晋书》:惠帝北征,王师败绩于荡阴。稽绍以身捍卫,兵交御辇,绍遂被害,血溅帝服。⑦相如《谏猎书》:“犯属车之清尘。”

其五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①。难分太仓粟②,竞弃鲁阳戈③。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④。得无中夜舞⑤,谁忆《大风歌》⑥。春色生烽燧⑦,幽人泣薜萝⑧。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⑨。

(五章,伤军士散亡也。闻说六句,历记所闻时事。当此之时,英雄恩奋,岂无中夜起舞者,惜朝廷信谗,不念大风猛士耳。幽人当春而泣,公念不忘君也。终以修德望诸君臣,此乃收人心、挽国脉之本。《杜臆》:得无二句,隐然伤其有臣无君,故下有君臣修德之语。)

①《汉纪注》:取从军死事者之子养羽林,官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②《汉书》:“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③《淮南子》“鲁阳公与韩遘,战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返三舍。《杜臆》:鲁阳戈,麾日之戈也。此聊叹卫士饱粟,不能操戈御虏,而反为出奔之辙。④《晋载纪·刘曜传》:王弥、呼延晏入南宫,升太极前殿,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于是曜害王公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又《怀帝纪》:刘曜、王弥入京师,帝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欲幸长安,为曜等所追及。所谓“登前殿”、“出御河”也。⑤《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因起舞曰:“此非恶声也。”⑥《汉书》:高帝置酒沛宫,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⑦烽燧,见七卷。⑧谢灵运诗:“薛萝若在眼。”⑨《左传》:“时和年丰。”朱鹤龄曰:代宗致乱,因信任非人,老臣不用,故曰“贤多隐屠钓”,曰“犹多老大臣”,曰“谁忆《大风歌》”,篇中每三致意焉。

卢世曰:排律原为酬赠设,乃环络先朝,切劘当世,纡回郑重,就排场中,而封事出焉。本领体裁,绝世独立。

有感》五首,以五律记时事。《伤春》五首,以五排记时事。缠绵悱恻,发于忠君爱国之诚,当与《洞房》八首并传。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奋然有勤王敌忾之志。太白却云“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守四方”,无端作翻案语,成何议论。李杜优劣,亦可见其一斑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