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杜甫 [唐]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清夜沈沈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解析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

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袞袞”,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吧,却一个个相继飞黄腾达,而广文先生呢,“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那此侯门显贵之家,精粮美肉已觉厌腻了,而广文先生连饭也吃不饱。这四句,一正一衬,排对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官独冷”和“饭不足”。后四句诗人以无限惋惜的心情为广文先生鸣不平。论道德,广文先生远出羲皇。论才学,广文先生抗行屈宋。然而,道德被举世推尊,仕途却总是坎?;辞采虽能流芳百世,亦何补于生前的饥寒啊!

第二段从“广文先生”转到“杜陵野客”,写诗人和郑广文的忘年之交,二人象涸泉的鱼,相濡以沫,交往频繁。“时赴郑老同襟期”和“得钱即相觅 ”,仇兆鳌注说,前句是杜往,后句是郑来。他们推心置腹、共叙怀抱,开怀畅饮,聊以解愁。

第三段六句是这首诗的高潮,前四句樽前放歌,悲慨突起,乃为神来之笔。后二句似宽慰,实愤激。司马相如可谓一代逸才,却曾亲自卖酒涤器;才气横溢的杨雄就更倒霉了,因刘棻得罪被株连,逼得跳楼自杀。诗人似乎是用才士薄命的事例来安慰朋友,然而只要把才士的蹭蹬饥寒和首句“诸公袞袞登台省”连起来看,就可以感到诗笔的针砭力量。

末段六句,愤激中含有无可奈何之情。既然仕路坎坷,怀才不遇,那么儒术又有何用?孔丘盗跖也可等量齐观了!这样说,既评儒术,暗讽时政,又似在茫茫世路中的自解自慰,一笔而两面俱到。末联以“痛饮”作结,孔丘非师,聊依杜康,以旷达为愤激。

诸家评本篇,或说悲壮,或曰豪宕,其实悲慨与豪放兼而有之,而以悲慨为主。普通的诗,豪放易尽(一滚而下,无含蓄),悲慨不广(流于偏激)。杜诗豪放不失蕴藉,悲慨无伤雅正,本诗可为一例。

首段以对比起,不但挠直为曲,而且造成排句气势,运笔如风。后四句两句一转,愈转感情愈烈,真是“浩歌弥激烈”。第二段接以缓调。前四句七言,后四句突转五言,免去板滞之感。且短句促调,渐变轩昂,把诗情推向高潮。第三段先用四句描写痛饮情状,韵脚换为促、沉的入声字,所谓“弦急知柱促”,“慷慨有余哀”也。而语杂豪放,故无衰飒气味。无怪诗评家推崇备至,说“清夜以下,神来气来,千古独绝。”“清夜四句,惊天动地。”(见《唐宋诗举要》引)但他们忽略了“相如逸才”、“子云识字”一联的警策、广大。此联妙在以对句锁住奔流之势,而承上启下,连环双绾,过到下段使人不觉。此联要与首段联起来看,便会觉得“袞袞诸公”可耻。岂不是说“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吗?由此便见得这篇赠诗不是一般的叹老嗟卑、牢骚怨谤,而是伤时钦贤之作。激烈的郁结而出之以蕴藉,尤为难能。

末段又换平声韵,除“不须”句外,句句用韵,慷慨高歌,显示放逸傲岸的风度,使人读起来,涵泳无已,而精神振荡。

(曹慕樊)

------------------------

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

旧唐书》:天宝九载,国子监置广文馆。《唐语林》:天宝中,国学增置广文馆,以领词藻之士。郑虔久被贬谪,是岁始还京师参选,除广文馆博士。【鹤注】《旧书》:天宝十二载秋,令出太仓米。诗言“日祟太仓五升米”,正其时也,当是十三载春作。《杜臆》:此诗多自道苦情,故以醉歌命题。

诸公衮衮登台省①,广文先生官独冷②。甲第纷纷厌粱肉③,广文先生饭不足④。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⑤。德尊一代常坎轲⑥,名垂万古知何用⑦。

(首叹郑公抱负不遇。)

①《前汉·韩安国传》:诸公莫不称。《晋书》:王济云:“张华说汉史,衮衮可听。”师氏曰:唐制,御史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二曰殿院,三曰察院,掌纠正百官之罪恶。省有三:一曰中书省,二曰尚书省,三曰门下省。台省,清要之职。谢混诗:“总轡出台省。”②《旧书》:天宝九载七月,国子监置广文馆。《新书·郑虔传》:明皇爱虔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在官贫约,甚淡如也。王彦辅曰:《北齐书》:王晞曰:“非不爱作热官,但处之烂熟耳。”黄希曰:世以宗正卿为冷卿,是亦冷官之意。③汉高祖诏:列侯居邑,皆赐大第室。注: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孟尝君传》:“今君仆妾余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④后汉郑太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⑤《文心雕龙》:“屈宋逸步,莫之能追。”⑥桓玄书:“一代大事。”《楚辞·七谏》:“年既过半百兮,愁坎轲而留滞。”王逸云:“坎轲,不遇也。”古诗:“坎轲长苦辛。”张綖注:坎轲,车失利貌。坎,一作轗,车不平也。轲,车折轴也。”⑦《史记·伍子胥赞》:“名垂后世。”李密诗:“万古传名谥。”

杜陵野客人更嗤①,被褐短窄鬓如丝②。日祟太仓五升米③,时赴郑老同襟期⑥。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⑤。忘形到尔汝⑥,痛饮真吾师⑦。

(此叙同饮情事。时赴,公过郑也。相觅,公要郑也。痛饮吾师,正见襟怀相契。)

①《汉书》,元康元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②《老子》:“被褐怀玉。”卢照邻诗:“安知倦游客,两鬓渐如丝。”③《旧唐书》:天宝十二载八月,京城霖雨,米贵,出太仓米十万石,减价粜与贫人。《颜氏家训》:齐吏部侍郎房文烈,霖雨绝粮,遣婢粜米。④北齐高澄书:“缱绻襟期,绸缪素分。”⑤《滑稽传》:王先生怀钱沽酒。《括异志》:道士张酒酒,得钱即沽酒。陶诗:“逝将不复疑。”⑥郭象《庄子序》:“有忘形自得之怀。”《文士传》:祢衡有逸才,与孔融为尔汝交,时衡年二十,融年已四十。⑦《世说》:王孝伯云:“但常得无事,痛饮读《离骚》,可称名士。”《齐书》:李元忠曰:“阮步兵吾师也,孔少府岂欺我哉!”

清夜沉沉动春酌①,灯前细雨檐花落②。但觉高歌有鬼神③,焉知饿死填沟壑④。相如逸才亲涤器⑤,子去识字终投阁⑥。

(此痛饮以尽欢,承上杜陵一段。春夜灯前,饮之候。高歌动神,饮之兴。相如、子云,借古人以解慰也。)

①曹植诗:“清夜游西园。”何逊诗:“沉沉夜看流。”应璩书:“酌彼春酒。”②灯前,承夜。檐花,承春。庾信《烛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梁简文诗:“细雨阶前入。”江淹诗“共取落檐花”,刘邈诗“檐花初照月”,公诗“白花檐外朵”,皆实指檐前之花。《杜臆》云: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落银花,此另一说。③石崇《思归引》:“高歌凌云兮乐余年。”《列子》:“动天地,感鬼神。”师氏曰:言歌声幽怨也。④《前汉·朱买臣传》:妻慧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左思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⑤《汉书》:司马相如今文君当垆,身着犊鼻褌,涤器于市中。《魏志》:曹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⑥《扬雄传》: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收雄。雄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间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诏勿问。京师为之语日:“惟寂寞,自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①,石田茅屋荒苍苔②。儒术于我何有哉③,孔丘盗跖俱尘埃④。不须闻此意惨怆⑤,生前相遇且衔杯⑥。

(此痛饮以遣意,应上广文一段。郑欲归去,以坎轲之故。孔跖尘埃,见名垂无用。相遇衔杯,欲其及时行乐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二段各六句,划然四段,宾主配讲到底,格律整齐。)

①《陶潜传》:“为彭泽宰,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辞》。”②《史记》:子胥曰:“譬犹石田,无所用之。”《韩非子》:“不食于茅屋之下。”《淮南子》:“穷谷之污,生以苍苔。”③《汉书·萧望之传》:“宣帝不甚从儒木。”《庄子》:帝力于我何有哉。”④孔、跖对举,见《庄子》。俞文豹曰:孔子,万世之师,敢名呼而侪之盗跖,有伤名教。李白、韩愈诗,皆直书圣讳,均失言也。《左传》:哀公诔孔子,称曰尼父。庾信《伤心赋》:“一朝风烛,万古尘埃。”⑤闻此指上尘埃句。陆机诗:“惨怆恒鲜欢。”⑥《晋书》: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刘伶传》:“衔杯漱醪。”此诗次联失粘。王嗣奭日,此篇总属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谓儒术可废,亦非真欲孔、跖齐观,又非真欲同寻醉乡也。公咏怀诗云“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即可移作此诗之解。

卢世浓曰:《醉时歌》纯是天纵,不知其然而然,允矣高歌有鬼神也。按圣人至诚无息,与天合德,其浩然之正气,必不随死俱泯,岂可云圣狂同尽乎?诗云“孔跖俱尘埃”,此袭蒙庄之放言,以泄醉后之牢骚耳,其词未可以为训也。欧阳公作《颜跖》诗,说生前死后,胸怀品格,悬隔霄壤,方是有功名教之文。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