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杜甫 [唐]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解析

相国生南纪①,金璞无留矿②。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③。矫然江海思④,复与云路永⑤。寂寞想土阶⑥,未遑等箕颖⑦。

(首称其品格不凡。金无留矿,比才堪用世。鹤下人间,比生质超群。既而飞腾云路,则想致君唐虞,而不遑等于高隐矣。)

①《汉书·百官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高帝初,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唐书》:自上洛南逾江汉,携武当荆山,至于衡阳,乃东循岭徼,达东瓯,至闽中,是谓南纪。【旧注】“江汉之南皆谓之南纪。”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②郭璞赋:“其下则金矿丹砾。”《说文》:“矿,铜铁璞石也。”《唐纪》:太宗谓魏征曰:“金在矿,何足贵耶?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可见其不留于矿也。③鲍照《舞鹤赋》:“伟胎化之仙禽。”又:“叠霜毛而弄影。”宋之问诗:“粉壁图仙鹤。”《钱笺》云:《九龄家传》:九龄母梦九鹤自天而下,飞集于庭,遂生九龄。④《北史》:刘歊,矫然出尘,如云中白鹤。鲍照诗:“空守江海思。”⑤江总《徐陵墓志》:“郁转云路。”⑥《司马迁传》:墨者亦上尧舜,言其堂高三尺,土阶三等。⑦《抱朴子》:尧舜在上,箕颍有巢栖之客。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①。碣石岁峥嵘②,天池日蛙黾③。退食吟大庭④,何心记榛梗⑤。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⑥。虽蒙换蝉冠⑦,右地恧多幸⑧。敢忘二疏归⑨,痛迫苏耽井⑩。紫绶映暮年,(11).. 荆州谢所领(12).. 。庚公兴不浅(13).. ,黄霸镇每静(14).. 。

(此叙其仕进履历。玉堂金华,切近于君。碣石峥嵘,禄山势张也。天池蛙黾,林甫恣谗也。退食二句,承蛙黾,言不计私忿;骨惊二句,承碣石,言忧在国事。换蝉冠。为尚书右丞相。恧多幸,言罢政虽惭,而远害犹幸也。二疏,比其归养;苏耽,比其夺情。紫绶,出为荆州长史。庚亮、黄霸,称其在任政绩。)

①江淹《金灯草赋》:“植君玉台,生君椒室。”徐彦伯诗:“巢君碧梧树,舞君青琐闱。”君字,皆指君王。【钱笺】《黄图》:未央宫有金华殿、大玉堂殿。《汉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黄图》:玉堂殿,有十二门。《唐书》:九龄擢进士第,拜校书郎,历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中书侍郎,此由玉堂金华省出入也。②碣石,范阳地。峥嵘,高大貌。禄山所据。【钱笺】禄山在范阳偏裨入奏,九龄见之曰:“乱幽州者,必此胡雏也。”③天池,见《庄子》。东方朔《七谏》:“蛙黾游乎华池。”注:“喻谗佞弄口也。”《尔雅》:黾,形似青蛙而腹大,其鸣甚壮。④《》:“退食自公。”上古有大庭氏,公诗《大庭终返朴》。或引《韩非子》:“议于大庭而后言”,作庭宇解者,非。⑤郭璞《游仙诗》:戢翼栖榛梗。榛,小栗,条如荆。梗,病也。《本事诗》:曲江与李林甫同列,林甫疾之若仇。曲江为《海燕》诗以致意,曰:“无心与物竟,鹰隼莫相猜。”亦终退斥。⑥《别赋》:“心折骨惊。”《通鉴》:安禄山讨奚契丹,败绩,张守珪奏请斩之,执送京师。上惜其才,赦之。张九龄曰:“失律丧师,不可不诛,且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竟赦之。此诗“畏曩哲”指夷甫,“负人境”,恐为后患也。谢脁诗:“谁能鬒不变。”陶潜诗:“结庐在人境。”⑦《旧唐书》:侍中中书令,加貂蝉佩紫绶。《汉官仪》:武帝大冠加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貂蝉。《本传》:开元二十二年,九龄为中书令,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政事。所谓“换蝉冠”也。⑧沈约诗:“长驱入右地。”《明皇杂录》:张九龄、裴耀卿,诏为左右仆射,罢参知政事。林甫怒曰:“犹为左右丞相耶?”二人趣就本班。林甫目送之,公卿不觉股栗。《左传》:羊舌氏曰:“民之多幸。”⑨《汉书》:疏广为太子太傅,兄子受为少傅,俱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⑩《神仙传》:苏耽,郴县人,少孤,养母至孝,忽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母曰:“汝去,使我如何存活?”曰:“明年天下疫疾,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至时,病者食橘叶、饮井水而愈。《唐书》:九龄迁工部侍郎,乞归养,诏不许。及母丧解职,毁不胜哀,有紫芝产坐侧,白鸠、白雀巢家树。是岁,夺哀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固辞,不许。(11)【朱注】唐制:大都督府长史,从三品,应紫绶。荆州为上都督,故时服紫绶也。中山王《文木赋》:青緺紫绶。(12)九龄尝荐周子谅为御史,子谅劾奏牛仙客,语援识书。帝怒,杖于朝堂,流瀼州道死。九龄坐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长史之上有都督,是其统领。(13)《晋书》:庾亮镇武昌,诸佐吏乘月共登南楼,俄而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且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14)《曹参传》:严延年之治动,黄次公之治静。《晋书·谢安传》:“每镇以和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①。诗罢地有余②,篇终语清省③。一阳发阴管④,淑气含公鼎⑤。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⑥。散帙起翠螭⑦,倚薄巫庐并⑧。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⑨。自我一家则,未阙只字警⑩。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11).. 。

(此叙其诗才文学。延客咏诗,见风流韵事。地有余,力厚也。语清省,词爽也。【赵注】一阳发管,谓其诗可听,如黄钟之律。淑气含鼎,谓其诗可味,如太羹之和。君子二句,惜其抱济世之才,退而用心于文章也。起翠螭,言文澜激荡。并巫庐,言才气高褰。玄晖、任昉,谓诗文兼擅其胜。【赵注】韶州,在沧海之滨。朱鸟,即南方之宿。当时谓九龄为沧海遗珠,则才名久著南方矣。)

①《旧书》:孟浩然还襄阳,九龄时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倡和。又云:九龄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朝廷许其胜流。【钱笺】中书舍人姚子颜,状其行曰:“公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主,一句一咏,莫非兴寄。”《颜氏家训》:“讽咏辞赋。”谢脁诗:“民淳纷务屏。”②陈沈炯诗:“丁翼陈诗罢。”《庄子》:“其游刃必有余地。”③《文心雕龙》:“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④庾信《玉律表》:“节移阴管,无劳河内之灰;气动阳钟,不待金门之竹”⑤陆机诗:“蕙草饶淑气。”陈子昂诗:“如何负公鼎。”⑥《西都赋序》:“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⑦潘岳诔文:“披帙散书,屡睹遗文。”《楚辞》:“乘玉舆兮驷苍螭。”《广雅》:“龙无角曰螭。”⑧《江赋》:“巫庐嵬崛而比峤。”⑨《诗品》:“小谢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南史》: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⑩《史记·自序》:以拾遗补阙,成一家之言。陆机谢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又《文赋》:“一篇之警策。”(11)《天官书》:“南宫朱鸟。”《索隐》曰:“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也。”

归老守故林①,恋阙悄延颈②。波涛良史笔③,芜绝大庾岭④。向时礼数隔⑤,制作难上请⑥。再读徐孺碑⑦,犹思理烟艇。

(此叙其家居存殁,而终之以哀吊。赵曰:张公有良史之笔,惜乎其人殁,而芜绝于岭外。向时礼数隔绝,己之制作,不能面质于生前,今读其徐孺之碑,犹思理艇而往,瞻拜于墓前焉。此章,首尾各八句,中二段各十六句。)

①《汉书》:邴汉,以清行征为京兆尹,遂归老于乡里。王粲诗:“飞鸟翔故林。”②崔湜诗:“丹心恒恋阙。”《西征赋》:“犹犬马之恋主,窃托慕于阙庭。”《萧望之传》:“天下之士,延颈企踵。”③班固《答宾戏》:“驰辩如波涛。”《左传》:董狐,古之良史也。沈约《郊居赋》:不载于良史之笔。【朱注】《旧书》:九龄迁中书令,尝监修国史。《唐会要》云:六典,开元二十八年,九龄所上。④《恨赋》:“终芜绝于异域。”《新书》:韶州始兴,有大庾岭新路,开元十七年,诏张九龄开。【鹤注】《南康记》:汉兵击吕嘉,众溃,有神将戍是岭,以其姓庾,因谓之大庾。又以其上多梅而先发,亦曰梅岭。⑤《唐书》:九龄封始与县伯,请还展墓,病卒,年六十八,谥文献。公于曲江无交,故有向时礼隔之语。或云九龄谢官后,朝廷礼隔,制作不得上陈。非也。张公殁后,尚赐谥遣祭,何云礼数隔耶?任昉《哭范仆射》诗:“平生礼数绝。”⑥《汉·礼乐志》:“稍稍制作。”⑦《后汉书》: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称南州高士。【钱笺】九龄《徐征君碣》:有唐开元十五年,忝牧兹邦,风流是仰。在悬榻之后,想见其人;有表墓之仪,岂孤此地。曲江见禄山有反相,欲因失律诛之,明皇不听,至幸蜀以后,追思其言,遣使祭赠。此事乃一生大节,关于国家治乱兴亡,篇中尚略而未详,其历叙官阶,详记文翰,颇失轻重之体,刘须溪尝议及之。杨升庵因补作一篇云:“相国生南纪,蔚为曲江彦。山接韶音峰,秀钟重华甸。风雅既葳蕤,声名郁葱倩。登庸伊吕科,敷奏姚宋羡。珠泽随侯双,玉林郄诜片。九重集神仙,咫尺生顾盼。陆谢擅缘情,沈范采余绚。九迁帝独奇,三台师锡荐。补衮缀宗彝,用药必瞑眩。防乎贵未然,介焉断岂见。狐媚荡主心,狼子纡皇眷。金镜倏垢尘,玉奴惊睲。萋斐偃月堂,弃捐秋风扇。鼍动渔阳,虻飞太极箭。朱鸾奔咸京,青骡乘蜀传。栈阁雨淋铃,宛洛飚回县。蜚雁愁仰霄,昆蹄怯升。噬脐漫天泣,回肠岭南奠。精已箕尾骑,魂犹螭头恋。绝线国步危,规瑱忠言践。青史篆峥嵘、翠珉藤镺蔓。谁珍徐孺碑,彫虫但黄绢。”按:此诗格整辞茂,力摹少陵。玉奴,杨妃小名。睲,目晴大也。东坡诗:“潞州别驾眼如电。”次公注:明皇初为此官,据此,则“睲”当指明皇,惊者不欲令帝见此书也。虽传谓九龄进《金镜录》,为贵妃所毁。睲,音性。,音限。镺,音袄。左思《吴都赋》:卉木镺蔓。

刘克庄后村曰:村公《八哀》诗,崔德符谓可以表里《》《》,中古作者莫及。韩子苍谓其笔力变化,当与太史公诸赞方驾。惟叶石林谓长篇最难,晋魏以前无过十韵,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此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固不易之论,至于石林之评累句为长篇者,亦不可不知。

郝敬仲舆曰:《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字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