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宋]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解析

多景楼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山甘露寺内。这里面临长江,地势突兀,极目远眺,万里山川可收眼底 。乾道六年(1170)知润州军州事陈天麟重建,并作《多景楼记》云 :“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 ,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因此,身处半壁的南宋文人遂多登楼感怀之作。另外,这首词抒发兴废之感,也还同“望淮”有关。淮河,本来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内河,但在南宋,却成了宋金以和约方式议定的疆界。现在,程珌登多景楼而望淮河,当然感触就更多了。

写法上,作者一方面紧抠多景楼、淮河展开主题,另一方面则把重点放在“有感”二字上,以抒发抱负为创作的最终目的。上半阕中,一、二句用淮河起兴,三、四句以多景楼承接,一上来就自然地点破了题目。不过 ,即使是这四句,作者的感慨也是随处可见的:“天地本无际”,再现了望中所见的广袤山河 ,但一个“本”字,则显示着作者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至于“南北竟谁分”,就完全是作者的议论,其中“谁分”二字,问得尖锐、强烈 ,是全篇的关键所在。“楼前多景”由多景楼楼名演化而成,是全篇唯一写到美好风光的地方,只是作者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里,而是由眼前的多景引出了疮痍的中原,以及内心的家国之恨 。“却似”以下五句写楼前孤山,愈加显示了以情驭景的力量。京口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还屹立在长江之中 。词人把长江(水晶盆)同“本无际”的祖国大地联系在一起,并由“点破水晶盆”的孤山想到分开南北的淮河,于是本为江中奇景的金山、焦山自然成了作者咀咒的对象,以至发誓要借鞭挞雷霆的力量,把它们赶回到昆仑老家去(昆仑山周围万山攒聚 ,因而作者想象那里才是山的世界)。下半阕仍以望淮开始,但淮河数千里,独独“望见了”淮阻的兵冶处,这无疑是抒情的需要。兵冶处,指冶铸兵器的地方。《晋书·祖逖传》说,祖逖北伐,渡江,“屯于淮阴 ,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正因为这一陈迹的存在 ,使作者想起了山河未改,天意向宋,恢复大业,“止欠士雅与刘琨。”士雅是祖逖的字。史载,祖逖与刘琨友善,素以恢复之事互相鼓励,为练好杀敌本领,他们常常中夜闻荒鸡而起舞。后来祖逖破敌,刘琨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吾枕戈待旦,志枭叛逆,常恐祖生先我着鞭 。”同样,出于凭吊古迹的目的,作者在偌大一座甘露寺内偏偏发现了“顽石”,想起了誓师北伐的诸葛亮。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据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词中 ,作者说他“三拊”(拊是拍的意思)顽石 ,可见他对顽而感慨再四 ;说必须“唤醒”隆中一老,是由于当时“止欠士雅与刘琨”,无人可与共商大事;说要同诸葛亮“细”酌“芳尊”,则表示对统一大计的关切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两句既点时令,又以景结全篇。“洗北尘”所指,不言而喻。

总之,在众多的多景楼诗词中,程珌此篇把锋芒直指宋、金统治者,感情饱满,很有气势,是独具特色的篇章。词篇一上来即以“谁分”二字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强行划分南北的罪魁身上,到下半片,更有“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止欠”二字不仅在说物是人非,更重要的是指斥统治集团,说他们中没有一个为国家、为民族着想的英雄。至于两片的结尾,前者说要借鞭霆力赶走江中孤山,后者说须要一场大雨净洗北尘,则明显是指击退金人一事。这些句子的字里行间,处处都燃烧着作者的激情。

词人抒情,或肆意以言志,或借物以寓意,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子。程珌与辛弃疾交游,词风也入明白畅晓一流。这首《水调歌头》的主要部分是内心情绪的直接抒发,但另外一些地方,却同时借助了比兴寄托。如“点破水晶盆”暗指金瓯有缺 ,“鞭霆力”“正须雨 ”借喻抗金力量 ,“昆仑”指金人的老家,“北尘昏”指金兵的气焰等 。两种方法的交替使用,既避免了纯用比兴寄托可能造成的晦涩,也避免了一味直抒胸臆可能带来的质直,因此形成别具一格的词风。此外,本篇包含寓意的句子都比较浅显易懂,这又使得全篇更加一致。

程珌诗集
  • 水调歌头·玉女扫天净 - 程珌 - [宋]

    玉女扫天净,雍观掠江宽。问君何事底急,夜半挟舟还。三岛眠龙惊觉,万顷明琼碾破,凉月照东南。碧气正吞吐,满挹漱膺肝。烟蓬上,乘云象,嗷天关。人间已梦,我独危坐玩漫汗。螭殿黄昏未锁,鹤氅翩跹蜚下,共吸酒壶乾。兴罢吹笙去,风露五更寒。
  • 水调歌头·电阙驱神骏 - 程珌 - [宋]

    电阙驱神骏,铁棰起痴蛟。木鸣山裂盛夏,白昼野魖号。急上瑶庭深处,为问龙君何怒,抉破古天河。日华开绚采,雨意属诗豪。与君来,蜚玉佩,斩觚瓢。纤流沈羽,借我万斛沸银涛。醉拍满缸香雪,写竭一池浓墨,逸气正飘颻。何事谪仙子,归去续松醪。
  • 水调歌头·日毂金钲赤 - 程珌 - [宋]

    日毂金钲赤,雪窦水晶寒。支机石下翻浪,喷薄出层关。半夜雌龙惊走,明日灵蛇张甲,蜚上石盘桓。多谢山君护,未放醉翁闲。安得醉,风泚泚,露珊珊。翠云老子,邀我瑶佩驾红鸾。一勺流觞何有,万石横缸如注,虹气饮溪乾。忽梦坐银井,长啸俯清湍。
  • 水调歌头·渤澥东南界 - 程珌 - [宋]

    渤_东南界,西北倚昆仑。当时推步,但知宇内有乾坤。午夜风轮微转,驾我浮空泛景,一息过天垠。俯视人间世,渺渺聚沤尘。 挽天吴,摩海若,吐还吞。宁用计年,八十阳九又三阴。要自白榆星外,直至黑流沙底,山与泽俱平。不论初末度,一色界如银。
  • 鹧鸪天·饮罢天厨碧玉觞 - 程珌 - [宋]

    饮罢天厨碧玉觞。仙韶九奏少停章。何人采得扶桑椹,捣就蓝桥碧绀霜。凡骨变,骤清凉。何须仙露与琼浆。君恩珍重浑如许,祝取天皇似玉皇。
  • 沁园春·玉局仙人 - 程珌 - [宋]

    玉局仙人,轻帆万里,送入三吴。怪一舟如叶,元无浊物,依然姑射,满载冰壶。昔日文君,千言成诵,不识如今记得无。新来也,喜都将分付,一颗骊珠。向来田赋蠲输。散多少、春风巴与渝。算公家粗了,莼鲈而已,何妨西子,白发江湖。印铸黄金,时来须佩,毕竟人生万卷书。离情处,正秦淮岁晚,雪意模糊。
  • 沁园春·公有仙姿 - 程珌 - [宋]

    公有仙姿,苍松野鹤,落落昂昂。论法主长生,仍须极贵,云台绛阙,都许尚羊。更忆当年,而今时候,一念功名下帝旁。天分付,使人间草木,尽有春香。 人知相法奇庞。又那识、阴功事更长。算毗陵荒政,江东风采,忠文典则,凛凛生光。再岁秦淮,觚棱入梦,帷幄从来在庙堂。公归去,好平心献替,人望时康。
  • 沁园春·那用招秋 - 程珌 - [宋]

    那用招秋,休言推暑,风自薰兮。问谁解当初,识公来处,月明碧落,旆卷青霓。千丈长松,起人生意,冻芋寒瓜空满畦。还堪怪,怪诸公衮衮,我尚凭泥。须教一举崔嵬。算人世、功名各有梯。更何须炼鼎,玄霜绛雪,只烦煮茗,水饼冰齑。紫府多仙,招来满座,公自长生角亢齐。何曾也,有玉麟行地,老凤梧栖。
  • 沁园春·君有新词 - 程珌 - [宋]

    君有新词,何妨为我,时遣奚奴。看此山大小,风流晋宋,眼中余子,苦自侏儒。九曲清溪,千枝杨柳,还记新条更有无。春将好,欲从君商略,君意何如。 佳人玉佩琼琚。更胸中、浇灌有诗书。把古人行处,从头检点,今人说底,却不须渠。更上石头,重登钟阜,画作金陵考古图。频相见,怕薰风早晚,便隔天隅。
  • 沁园春·消得雕栏 - 程珌 - [宋]

    消得_栏,也不枉教,车马如狂。怪元和一事,韩公子者,归来_去,玉毁昆冈。为解花嘲,朝来试看,采佩殷霞浥露香。君休怪,算只缘太艳,俗障难降。 诗人未易平章。向百卉、凋零独后装。看洪炉大器,从来成晚,只须这著,也做花王。况是月坡,花围一尺,压尽纷纷琐细芳。还堪笑,笑龙钟老凤,方入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