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

杜甫 [唐]
今兹商用事,馀热亦已末。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晚风爽乌匼,筋力苏摧折。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园蔬抱金玉,无以供采掇。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前圣慎焚巫,武王亲救暍。阴阳相主客,时序递回斡。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萧萧紫塞雁,南向欲行列。欻思红颜日,霜露冻阶闼。胡马挟雕弓,鸣弦不虚发。长鈚逐狡兔,突羽当满月。惆怅白头吟,萧条游侠窟。临轩望山阁,缥缈安可越。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少壮迹颇疏,欢乐曾倏忽。杖藜风尘际,老丑难翦拂。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贱夫美一睡,烦促婴词笔。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解析

今兹商用事①,余热亦已未②。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③。亭午减汗流④,比邻耐人聒⑤。晚风爽乌匼⑥,筋力苏摧折⑦。

(从初秋叙起。五六,言亭午热退,承余热句。七八,言晚加小凉,承生意句。)

①《孟子》:“今兹未能。”《同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则。”《前汉·五行志》:“尊卦用事。”②已未,已尽也。③《庄子》:“待决西江之水而活汝。”④《天台山赋》:“羲和亭午。”⑤比邻,见二卷。⑥薛梦符曰:“乌匼,乌巾也。赵曰:今有匼顶巾之语。【吴若本注】魏武拟古皮弁,裁嫌帛以为幍,以色别贵贱。晋咸和中制,尚书八座丞郎、门下三省,皆白幍。二宫直官鸟纱幍,作帢,音恰,苦协切。字书无匼字。【朱注】《博物志》:魏武作白帢。《礼部韵略》:“帢,帽也,亦作匼,士服,状如弁,缺四角。至匼字古人多用之,如鲍照诗“银屏匼匝”,公诗“马头金匼匝”,《唐书》杨再思阿匼取容,卢杞谄谀阿匼,皆不以言巾。洪驹父谓乌匼不舒貌,此臆说耳。⑦吴均诗:“不为君所惜,摧折尚何言。”

闭目逾十旬①,大江不止渴。退藏恨雨师②,健步闻旱越③。园蔬抱金玉④,无以供采掇⑤。密云虽聚散⑥。徂暑终衰歇⑦。

(此申言旱虐难堪,承上余热来。退藏,雨师下来。健步,旱越疾行。抱金玉,贵如金玉也。终衰歇,终夏无雨也。)

①谢灵运诗:“我劳盈十旬。”②《》:“退藏于密。”《大人赋》:“诛风伯,刑雨师。”③《山海经》:黄帝攻蚩尤于冀州之野,蚩尤请凤伯雨师纵大风雨,帝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上,所居不雨。《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裸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鼮,俗曰旱越,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④庾信诗:“拂云就园蔬。”《洛阳伽蓝记》:玉蕊金茎。⑤《》:“薄言采之,薄言掇之。”⑥《》:“密云不雨。”⑦《》:“六月徂暑。”

前圣昚焚巫①,武王亲救暍②。阴阳相主客③,时序递回斡④。洒落惟清秋⑤,昏霾一空阔。萧萧紫塞雁⑥,南向欲行列。

(此预道秋凉节候,承上晚风来。阴阳进退,时序迭有转移,古人不焚巫而惟救暍,正有见于此耳。今秋雁南飞,喜时候之不爽矣。)

①臧文仲当时有圣人之名,故云前圣。其谏止焚巫事,见前。②《帝王世纪》:武王自孟津还,及于周,见暍人,王自左拥而右扇之。③古谚:“越阡度陌,互为主客。”④谢惠连《七夕》诗:“倾河易回斡。”⑤潘岳赋:“庭树摵以洒落。”⑥《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

歘思红颜日①,霜露冻阶闼。胡马挟雕弓②,鸣弦不虚发③。长鈚逐狡兔④,突羽当满月⑤。惆怅《白头吟》⑥,萧条游侠窟⑦。

(此追论壮年乐事,亦从秋景想出。上六思昔,下二伤今。【卢注】此即《壮游》诗中“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事也。)①庾信诗:“红颜无复多。”②《子虚赋》:“左乌号之雕弓。”③《上林赋》:“弦不虚发。”④《广韵》:“鈚,箭也。”《通俗文》:“骨镞曰,铁镞曰镝,鸣箭曰骹,霍叶曰鈚,皆古制。”⑤赵曰:突羽,其羽奔突而疾也。刘孝威赋:“弯弓满月之势。”⑥《楚辞》:“惆怅兮私自怜。”卓文君有《白头吟》。⑦郭璞诗:“京华游侠窟。”

临轩望山阁,缥缈安可越。高人炼丹砂,未念将朽骨。少壮迹颇疏①,..欢乐曾倏忽②。杖藜风尘际③,老丑难剪拂④。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⑤。贱夫美一睡⑥,烦促婴词笔⑦。

(此结出呈元之意。上四称元,中四自叙,下四宾主并收。《杜臆》:曹长喜烧炼,故末以此戏之,谓其虽得仙术,未能羽化,犹是池中物。而已之善睡,不减于仙游。方云修真者戒睡,故云戏呈。此章,前四段各八句,末段十二句收。)

①迹颇疏,言踪迹疏放。向秀《思旧赋序》:“嵇意远而疏。”②蔡琰《笳曲》:“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又:“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③《庄子》:“原宪杖藜而应门。”④刘孝标《绝交论》:“剪拂使长鸣。”⑤《吴志》:周瑜曰:“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⑥《续仙传》:夏侯隐登山渡水,亦闭目美睡,人同行,闻其鼾声而不蹉跌,人称睡仙。⑦张华诗:“烦促每有余。”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