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二首》

杜甫 [唐]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
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忆昔二首》解析

忆昔先皇巡朔方①,千乘万骑入咸阳②。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③。邺城反覆不足怪④,关中小儿坏纪纲⑤。张后不乐上为忙⑥,至令今上犹拨乱⑦,劳心焦思补四方⑧。

(此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起灵武,复西京,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其才足以有为,乃任李辅国,宠张良娣,祸及父子,而身亦不免焉。故中兴之业,尚待继世也。后不乐,状其骄恣。上为忙,状其跼蹐。此分明写出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

①《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②汉灵帝末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干乘万骑上北邙。”③《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骄子,回纥。东胡,安庆绪也。回纥助讨贼,收复西京,庆绪奔河北,保邺郡。骄子,出《汉书》。大宛国有汗血马。《史记》:燕北有东胡、山戎。④史思明既降复叛,救庆绪于邺城,故曰反覆。⑤关中小儿,指李辅国。《旧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⑥《旧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⑦傅玄乐府:“拨乱反正从天心。”⑧《史记·夏本纪》:禹伤父鲧功不成,乃劳心焦思。

我昔近侍叨奉引①,出兵整肃不可当②。为留猛士守未央③,致使岐雍防西羌④。犬戎直来坐御床⑤,百官跣足随天王⑥。愿见北地傅介子⑦,老儒不用尚书郎⑧。

(此伤代宗不能振起也。帝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及程元振用事,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寇,而车驾蒙尘,一时御边无策,故慨然思傅介子焉。老儒句,自叹不能靖乱而尸位也。此章,上段九句,下段八句。)

①时公为拾遗,故曰近侍。唐制,拾遗掌供奉。②《新书》:代宗为太子,时从狩灵武,拜天下兵马元帅。山涛启事:“可以整肃朝廷,裁制时政。”陈琳檄文:“天下不可当。”③猛士守未央,此翻《大风歌》语,感慨甚深。《唐书》:宝应元年八月,子仪自河南入朝,程元振数谮之,子仪请解副元帅、节度使,留京师。明年十月,吐善大入寇。《括地志》:汉未央宫,在长安故城中,近西南隅。④岐雍,唐凤翔关内地。《旧书·吐蕃传》:乾元后数年,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为蕃戎境。⑤《南史·侯景传》:齐文宣梦猕猴坐御床,乃煮景妻子于镬。又大同中,太医令朱耽梦犬羊各一在御座,既而景登正殿焉。⑥《梁·武帝纪》:谚云:“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乃跣足下殿以禳之。【吴注】汉末升平谣: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足。⑦《汉书》:傅介子,北地人也,持节使楼兰,斩其王,归之北阙。⑧尚书郎,公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苏轼《东坡志林》云:“关中小儿坏纪纲”,谓李辅国也。“张后不乐上为忙”,谓肃宗张皇后也。“为留猛士守未央”,谓郭子仪专兵柄、入宿卫也。

钱谦益曰:《忆昔》之首章,刺代宗也。肃宗朝之祸乱,成于张后、辅国。

代宗在东朝,已身履其难。少属乱离,长于军旅,即位以来,劳心焦思,祸犹未艾,亦可以少悟矣。乃复信任程元振,解郭子仪兵柄,以召匈奴之祸,此不亦童昏之尤乎。公不敢斥言,而以“忆昔”为词,其意婉而切矣。

其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①,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③。九州道路无豺虎④,远行不劳吉日出⑤。齐纨鲁缟车班班⑥,男耕女桑不相失⑦。宫中圣人奏云门⑧,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⑨,叔孙礼乐萧何律⑩。

(此追思开元盛事。当时既庶而富,盗息民安,刑政平,风俗厚,制礼作乐,几于贞观之治,惜明皇昧持盈之戒,遂至极盛而衰耳,《杜臆》:“百余年间”二句,尤为有识,盖法度之存亡,关乎国家之理乱,先叙此二语,而随用“岂闻”二字转下,如快马蓦涧,何等笔力。)

①《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日。”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②谢灵运诗:“小邑居易贫。”汉文帝诏:“万家之县。”③《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蔡邕《月令章句》:“谷藏曰仓,米藏曰廪。”④王融诗:“澄清九州牧,道路无豺虎。”⑤《楚辞》:“历吉日兮吾将行。”⑥《汉·地理志》:齐俗靡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师古曰:“冰谓布帛之细,色鲜洁如冰也。纨,素也。”《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韵会》:“缟,缯精白才,曲阜之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曰鲁缟。”《后汉书》:桓帝时京师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车班班,言商贾不绝于道。⑦《吴越春秋》:“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⑧《周礼·大司乐》:“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晋杨方诗:“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坚。”⑨《前汉·京房传》:“其说长于灾变。”⑩汉叔孙通制礼仪。《刘子·文武篇》:汉祖海内大定,召邹鲁儒生而制礼仪,修六代之乐。《通鉴》:开元二十年九月,新礼成,号曰《开元通礼》。《唐会要》:开元二十九年八月,太常奏所定雅乐。《汉·刑法志》:萧何攈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唐·刑法志》:《开元前格》、《开元后格》,皆当时格式律令也。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①,宗庙新除狐兔穴②。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③,朝廷记识蒙禄秩④。周宣中兴望我皇⑤,洒泪江汉身衰疾⑥。

(此痛乱离而思兴复也。自开元至此,洊经兵革,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孤臣洒泪,仍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耳。蒙禄秩,时为员外郎。此章,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

①《通鉴》:汉献帝和平元年三月,董卓烧洛阳宫庙、官府、居家。②颜之推诗:“狐兔穴宗庙。”宗庙毁则狐兔穴除矣。③刘桢诗:“小臣信鲁钝。”④《月令》:“收禄秩之不当。”⑤周宣王承厉王之乱,复修文武成康之业,周道复兴。⑥张华诗:“衰疾近殆辱。”古今极盛之世,不能数见,自汉文景、唐贞观后,惟开元盛时,称民熙物阜。考柳芳《唐历》,开元二十八年,天下雄富,京师米价斛不盈二百,绢亦如之。东由汴宋,西历岐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呜呼,可谓盛矣!明皇当丰亨豫大时,忽盈虚消息之理,致开元变为天宝,流祸两朝,而乱犹未已。此章于理乱兴亡之故,反覆痛陈,盖亟望代宗拨乱反治,复见开元之盛焉。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