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杜甫 [唐]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短小精悍姿,几然强寇敌。贯穿百万众,出主由咫尺。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解析

伤时盗贼未息,兴起王公、李公,叹旧怀贤,终于张相国。八公前后存殁,遂不铨次焉。

(《杜臆》: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记之,乃公创格。盖法《》之《》,而诗史非虚称矣。王、李名将,因盗贼未息,故兴起二公,此为国家哀耳。继以严武、汝阳、李、苏、郑,皆素交,则叹旧。九龄名相,则怀贤。序简而该,亦非后人所及。【朱注】诗序末句,言不以存殁之前后为次第也。陶诗序:词无铨次。)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八章之中,题首言赠者四,乃称死后赠官也。【卢注】哀司空者,哀其功名未就,而天促之也。《唐书》:王思礼,高丽人。

司空出东夷①,童稚刷劲翮②。追随幽蓟儿,颖锐物不隔③。

(首叙少年奋起之迹。劲翮,比其勇力。颍锐,比其英锋。)

①《唐书》:思礼父虔威,为朔方军将,忠礼少习戎旅,入居营州。②蔡邕《袁满来碑》:“虽则童稚,令闻芬芳。”刘桢诗:“劲翮正敷张。”③脱颖而出,用毛遂语。任昉表:“不隔微物。”

服事哥舒翰①,意无流沙碛。未甚拔行间②,犬戎大充斥③。短小精悍姿④,屹然强寇敌⑤。贯穿百万众⑥,出入由咫尺。马鞍悬将首⑦,甲外控鸣镝⑧。洗剑青海水⑨,刻铭天山石⑩。九曲非外蕃(11),其王转深壁(12)。飞兔不近驾(13),骛鸟资远击(14)。

(此记陇右立功之事。【远注】意无沙碛,犹云谈笑无河北。贯穿,谓连络部伍。出入,谓冲突贼营。悬将首,能战胜。控鸣镝,能御虏,所谓“屹然强寇敌”也。自此九曲尽复,则其地非外蕃,而其王已遁迹矣。飞兔二句,言足以长驱远驭。流沙碛石、青海天山,皆在西极之地。)

①《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郑司农注:服事,为公家服事也。《唐书》:思礼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及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泌为翰押衙。②《卫青传》:“臣幸得待罪行间。”③《周语》:穆王将征犬戎。《左传》:敝邑以政刑不修,寇盗充斥。④《前汉书》:严延年为人短小精悍。⑤《灵光殿赋》:“屹然特立。”《辩亡论》:“强寇败绩。”⑥《后汉·隗嚣传》:百万之众方至。⑦梦弼曰:马鞍悬将首,暗用彭宠事。蔡琰诗:“马鞍悬其头。”⑧【鲜于注】甲外,军阵之外,即游骑掠军,离什伍者。曹植诗:“揽弓捷鸣镝。”【邵注】鸣镝,髐箭也。⑨青海,即西海。⑩伊州、西州,并有天山。刻铭,犹窦宪勒功燕然之意。《哥舒翰传》:翰筑神威军青海上,吐蕃攻破之,更筑于龙驹岛。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11)唐景龙四年,赞普请昏。唐以左卫大将军杨矩送金城公主使吐蕃。因请河西九曲之地为公主汤沐邑,矩奏与之。吐蕃既得九曲,自是复叛。《旧唐书》:天宝十二载,翰征九曲。思礼后期,欲引斩之,续命使释之。思礼徐言曰:“斩则斩,却唤作何物?”诸将以是壮之。十二载,翰进封凉国公,加河西节度使,攻破吐蕃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以其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12)《枚乘传》:“深壁高垒。”(13)《吕氏春秋》:“飞兔、騕,古之骏马。”《瑞应图》:飞兔,神马,行三万里,明君有德则至。(14)《易通卦验》:“秋分鸷鸟击。”张率诗:“虽忧鸷鸟击,长怀沸鼎虞。”

晓达兵家流①,饱闻《春秋》癖②。胸襟日沉静,肃肃自有适③。

(此乃重叙将略,为下文张本。王公才识意度如此,则知潼关之败,非其偾军,而武功之师,由其底定也。

①《汉·艺文志》:兵家者,盖出于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②《晋书》:杜预为征南将军,有《春秋左传》癖。③《杜臆》:胸襟沉静二句,夫子所云惧而好谋,可于气象得之。刘伶论:”闻此消胸襟。”常景侍:“严君性沉静,立志明霜雪。”《》:“肃肃在庙。”《庄子》:“是适人之适,而非自适之适也。”

潼关初溃散①,万乘犹辟易②。偏裨无所施③,元帅见手格④。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⑤。胡马缠伊洛⑥,中原气甚逆⑦。肃宗登宝位⑧,塞望势敦迫⑨。公时徒步至⑩,请罪将厚责。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11)。天王拜跪毕(12),谠论果冰释(13)。

(此记潼关败绩之事。辟易,言出奔。偏裨,谓思礼。元帅,谓哥舒。梁益,谓蜀中。伊洛,谓河南。至尊,即明皇。太子,即肃宗。当时灵武即位,迫于群臣劝进,故勉从以塞众望。上皇传位于太子,房琯奉册至灵武。受命以后,因纳谠言,故思礼得释放也。)

①《唐书》:哥舒翰守潼关,思礼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军既败,至潼关收散卒,复守关。贼将崔乾祐进攻之,于是火拔归仁等绐翰出关,执以降贼。②《项羽传》:“人马辟易。”谓辟开而移易其处。③《汉·冯奉世传》:大将军出,必有偏裨。④张华《凯歌》:元帅统方夏。《东方朔传》:手格熊羆。⑤《春秋》:天王狩于河阳。粱、益二州,即西蜀地。⑥《后汉·史论》:兵缠魏阙。⑦《乐记》:逆气成象。⑧《》:“圣人之大宝曰位。”⑨王褒《四子讲德论》: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旨。羊祜表:“何以塞天下之望。”《世说》: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迫。⑩范蔚宗论:“或起徒步,而仕执珪。”(11)《唐书》:翰败潼关,思礼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将斩之。会房琯自蜀奉上皇册命至,谏以为可收后效,遂见赦。【钱笺】新旧二书记思礼纛下被释在灵武,与公诗合。而《通鉴》载思礼自潼关至,在次马嵬驿之前。又云,即授河西陇右节度使,令赴镇,恐当有误。清河,乃房姓郡名。玉册,册立肃宗之诏。《山海经》:黄帝取密山之玉策,而投之钟山之阳。《穆天子传》:天子于是得玉策枝斯之英。(12)《》:“天子曰天王。”古诗:“伸腰再拜跪。”(13)《前汉书》:成帝曰:“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左传序》:“涣然冰释。”

翠华卷飞雪①,熊虎亘阡陌②。屯兵凤凰山③,帐殿泾渭辟④。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⑤。禁暴靖无双⑥,爽气春浙沥⑦。巷有从公歌⑧,野多青青麦⑨。

(此忆其守武功而兴复也。帝自灵武至凤翔,自凤翔临泾渭,已渐逼京都矣。翠华,天子之旗。时在二月,故有飞雪。熊虎,将士之旗。统率六军,故亘阡陌。诏镇,谓奉诏以镇武功。所搤,扼敌冲也。无双,言勇略特出。浙沥,言军令肃清。王师至,故巷有歌。寇不侵,故野多麦。)

①《上林赋》:“建翠华之旂。”②《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写隼为旟③图经:岐山,一名天柱山。文王时,凤鸣岐山,人亦呼为凤凰堆,在凤翔府。④帐殿,天子所在以帐为殿,详二卷。⑤金城县,属京兆府,至德二年,改为兴平。时思礼为关内节度使,镇此。黄鹤以为河西之金城,误矣。《唐书》,思礼除关内节度,使守武功。贼将安守忠来战,思礼退守扶风。贼分兵略太和关,去凤翔五十里,上命郭子仪击之而退。《马援传》:搤其咽喉。⑥汉武帝诏:“禁暴止邪,养育群生。”《史记》:萧何曰:“如信,国士无双。”⑦《世说》:桓宣武素有雄情爽气。《王彬别传》:爽气出侪类。谢惠连赋:“霰浙沥而先集。”⑧《》:“无小无大,从公于迈。”⑨后汉成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庄子》:“青青之麦,生于陵陂。”

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①。恐惧禄位高②,怅望王土窄③。不得见清时④,鸣呼就窀穸⑤。永系五湖舟⑥,悲甚田横客⑦。千秋汾晋间⑧,事与云水白⑨。

(此惜其守太原而身没也。肃宗哭庙,在至德二年。思礼复镇,在乾元二年。其卒军中,在上元二年。禄位高,难报称。王土窄,未恢复。二句推原其心。窀穸已归,公方系舟,不得赴哭,故作歌以悲,甚于田横之客。旧注引范蠡乘舟泛五湖,谓思礼有功成身退之志,非也。洙曰:思礼两镇太原,抚御功深,故想见千秋之后,当与云水长留。)

①《旧唐书》: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光弼徙河阳,代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寻加司空。②《前汉·刑法志》:制为禄位,以劝其从。③《》:“莫非王土。”④曹植诗:“清时难屡得。”⑤《左传》:“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犹长夜。”《旧唐书》:上元二年四月,以疾薨。辍朝一日,赠太尉,谥武烈。⑥《史记》:范蠡乘扁舟,浮于五湖。⑦《古今注》:薤露、蒿里,并丧歌也。田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⑧汾水,出太原晋阳山上。⑨徐彦伯诗楚山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①,岂述廉颇绩。嗟嗟邓大夫②,士卒终倒乾③。

(将客意作结,叹继起无人也。将略不须文艺,故廉颇制胜,而景山丧身。此章首尾中腰各四句,前两段各十六句,后两段各十句。)

①《后汉书》有《文苑传》。②《楚辞》:“增歔欷之嗟嗟兮。”《唐书》:思礼薨,管崇嗣代为太原尹。数月,召邓景山代崇嗣,景山以文吏见称,至太原检覆军吏隐没者,军众愤怨,遂杀景山。③《韩非子》:聚士卒,养从徒。《左传》:赵宣子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食之,既而与公介,倒乾以御公徒而免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