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杜甫 [唐]
独卧嵩阳客,三违颍水春。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索居犹寂寞,相遇益悲辛。流转依边徼,逢迎念席珍。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旅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鼓角凌天籁,关山信月轮。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萧索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馀孽尚纷纶。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筠。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解析

独卧嵩阳客①,三违颍水春②。艰难随老母③,惨澹向时人④。谢氏寻山屐⑤,陶公漉酒巾⑥。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⑦。历下辞姜被⑧,关西得孟邻⑨。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⑩。

(首言山人奉母入关,往时得以相遇。嵩颍,本山人所居,其艰难惨澹而来,总为母依人耳。风尘之际,犹带履巾,避乱而不忘逸兴也。历下早通,记初交之地。关西晚接,记再遇之缘。《杜臆》:山人以道术名,而公极称其孝,有关世教不浅)。

①《述征记》:嵩山,东曰太室,西曰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总名。《括地志》:在洛州阳城县西北。【张远注】彭祖云:“上士异床,下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②《水经》: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东南入于淮。③《史记·管仲传》:“知我有老母也。”④《淮南子》:“今之时人。”⑤《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尝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⑥《陶潜传》:“郡将候潜,逢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⑦此物,顶屐与巾。古诗:“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答宾戏》:“彼皆蹑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⑧《海内先贤传》:姜肱事继母,年少,肱兄弟同被而寝,不入室以慰母心。⑨《列女传》:孟子之母,凡三徙而舍学宫之傍。⑩《北山移文》:“覈元元于道流。”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①。草书何太古,诗兴不无神。曹植休前辈②,张芝更后身③。数篇吟可老,一字卖堪贫④。将恐曾防寇⑤,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⑥,尽力洁餐晨⑦。

(此言山人才具出人,故得伸其孝养。心静,故有妙悟,此艺能之本。曹植数篇,承诗兴。张芝一字,承草书,将恐深潜,避乱之计,夕膳晨餐。奉养之勤)。

①《前汉·匡衡传》:“经学绝伦。”②自东汉至建安,诗盛于七子,而以子建为称首。《诗品》谓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据此可见其压倒前辈矣。③晋羊欣论书:”弘农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人谓之草圣。”殷芸《小说》后汉张衡死日,蔡邕始怀孕。二人才貌甚相类,人云邕是张衡后身。④又羊欣《书论》:师宜官,书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⑤《》:“将恐将惧。”⑥《齐国策》:王孙贾母曰:“汝晓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后汉薛包,事母至孝,出入必有时。至期,母倚门望之,包必至矣。⑦束皙《补亡诗》:“馨尔夕膳,洁尔晨餐。”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①。索居尤寂寞,相遇益愁辛②。流转依边檄,逢迎念席珍③。时来故旧少④,乱后别离频。

(此叙当时遇而复别之事。相遇,即指关西。流转以下,公赴秦州也。“逢迎念席珍”,慨穷途无珍重之者)。

①《》:“无敢驰驱。”《庄子》,“今者吾丧我。”②嵇康诗:“钟鼓或愁辛。”③汉章帝诏:“遣吏逢迎。”《汉书注》:“迎之于道,随所到而逢之,故曰逢迎。《》:“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④故旧,见《论语》。

世祖修高庙①,文公赏从臣②。商山犹入楚③,渭水不离秦。存想青龙秘④,骑行白鹿驯⑤。耕岩非谷口⑥,结草即河滨⑦。肘后符应验⑧,囊中药未陈⑨。旅怀殊不惬,良觌吵无因⑩。自古皆悲恨(11),浮生有屈伸(12)。

(此言山人得还故居,惜己不复相见耳。修庙、赏臣,京师初复。商山、渭水,山川如旧。青龙、白鹿,道法之高。谷口、河滨,山人所在,肘后、囊中,精于方术。良觌无因,不胜伤心矣。浮生屈伸,又复自解也。屈伸以聚散言)。

①【钱笺】至德二载十二月,蜀郡、灵武元队功臣。皆加封爵。次年四月,九庙成,备法驾,自长安迎神主入新庙。皆借汉晋为喻,以括焚毁收复。《后汉书》:光武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洛阳,四时袷祀。高帝为太祖,一岁五祀。②《左传》:“晋侯赏从亡者。”③【朱注】商山二句,与《谒先主庙》诗“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同意,言肃宗反正,天下复归于唐也,或曰此用四皓、大公事,以拟山人。旧注以源水为桃花源,与秦地无涉。且两句俱使避秦事,终未稳惬,断以渭水为正。【邵宝注】商山、渭水,言各念其乡。张志在河南,公志在长安也。此与上下文亦未合。《十道志》:商洛山,在商县东南九十里,亦名楚山。王维诗:“商山包楚邓。”④《天隐子》:存我之神,想我之身,闭目即见自己之目,收心即见自己之心,则存想之术也。《四象论》:青龙,东方甲乙木。潜藏变化,故言龙。《云笈七签》:《老君存思图》:凡行道时所存清旦思,青云之气匝满斋室,青龙狮子备守前后。⑤《神仙传》:卫叔卿尝乘驾白鹿见汉武,帝将臣之,叔卿不言而去。《三辅决录》:辛缮隐居弘农华阴,所居旁有白鹿,甚驯,不畏人。⑥《扬子法言》: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⑦《神仙传》:河上公,不知其姓氏。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滨,读《老子》。文帝驾往诣之。《高士传》:焦先见魏受禅,常结草为庐于河之湄,独止其中。⑧《晋·葛洪传》:洪著《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传》:张道陵弟子赵升,七试皆过,乃授《肘后丹经》。⑨《后汉·方术志》:王和平,性好道木,孙巨少事之。会和平病殁,邕葬之东陶。有书百余卷、药数囊,悉以送之。后人言其尸解,邕恨不取其方药宝书。⑩谢灵运诗:“引领冀良觌。”(11)陶潜诗:“自古有行役。”(12)《庄子》:“其生也若浮。”刘昼《通塞》:“命有否泰,运有屈伸。”

此邦今尚武①,何处且依仁②。鼓角凌天籁③,关山倚月轮④。官壕罗镇碛⑤,贼火近洮岷⑥。萧瑟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余孽尚纷纶⑦。高兴知笼鸟⑧,斯文起获麟⑨。穷秋正摇落⑩,回首望松筠(11)。

(此自叙栖泊他乡,思山人而寄意也。此邦,指秦州。鼓角四句,忧吐蕃之侵。萧索四句,忧思明之乱。【朱注】困如笼鸟,不忘高兴。穷如获鳞,可起斯文。皆自况也。摇落,边秋之状。松筠,山人之庐。此章前二段各十二句,后二段各十四句,中段八句相间)。

①《》:“此邦之人。”晋戴邈疏:“平世尚文,遭乱尚武。”②《论语》古注:仁者功施于入,故可倚。陶弘景《茅山曲林馆铭》:“萦泉绕镜,尚德依仁。”杨师道诗:“依仁遂可窥。”皆用古注。③王褒诗:“地中鸣鼓角。”《庄子》:“天籁则众窍是已。”④倚月轮,仰月而望乡关也。薛道衡诗:“京洛重新年,复属月轮圆。”⑤《唐书》:陇右道北庭都护府,有神仙镇,又有大漠、小碛。赵曰:“四镇皆置官场,收赋敛以供军须。⑥《唐书》:洮岷二州,皆属陇右道,《魏志》:邓艾见高山大泽,辄指画军营处所。⑦《后汉书赞》:“身残余孽。”相如《封禅书》:“纷纶威蕤。”⑧《秋兴赋序》:“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⑨《春秋序》:“绝笔于获麟之句。”杜预《左传序》:“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⑩徐陵诗:“穷秋边马肥。”《楚辞》:“草木摇落而变衰。”(11)洙曰:松筠有岁寒之操。详见二卷。葛常之《韵语阳秋》曰:杜诗以后二句续前二句处甚多。如《喜弟到》诗云:“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诗云:“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下食遭泥去,高飞恨久阴。”《江阁》诗云:“滑忆雕菰饭,香闻锦带羹。溜匙兼暖腹,谁欲致怀罂。”《寄张山人》诗云:“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如此之类多矣。此格起于谢灵运《庐陵王之墓下》诗,云:“延州协心许,楚老·暗兰芳。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李大白亦时有此格:“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抒惑慈亲”,是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