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夫人(一作《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杜甫
[唐]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虢国夫人承主恩①,平明上马入金门②。却嫌脂粉涴颜色③,淡扫蛾眉朝至尊④。
(乍读此诗,语似称扬,及细玩其旨,却讥刺微婉。曰虢国,滥封号也。曰承恩,宠女谒也。曰平明上马,不避人目也。曰淡扫蛾眉,妖姿取媚也。曰入门朝尊,出入无度也。当时浊乱宫闱如此,已兆陈仓之祸矣。一旦红颜委地,白骨谁怜,徒足贻臭千古焉耳。)
①王褒《讲德论》:“主恩满溢。”②《史记·张良传》:“平明与我会此。”《搜神记》:“上马赴前程。”《前汉书》:历金门,上玉堂。③《后汉·陈著传》:“脂油粉黛。”《广韵》:“涴,泥着物也。”《楚国策》:“颜色变作。”④《杨妃外传》:妃有姊三人,皆丰硕修整,工于谑浪,每入宫中,移晷方出。貌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扫,画眉也。《诗》:“螓首蛾眉。”蛾之眉曲而细,美人之眉似之。《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
春望》《
北征》《
三吏》《
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
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