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杜甫 [唐]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草堂》解析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①。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②。

(以成都治乱,为草堂去来,四句领起全意。【卢注】知道非蛮夷,乃纠集蛮夷为乱耳。)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蛮夷猾夏。”②又:“四方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覆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①。中宵斩白马②,..盟歃气已粗③。西取邛南兵④,北断剑阁隅⑤。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⑥。其势不两大⑦,始闻蕃汉殊。西卒却倒戈⑧,贼臣互相诛。焉知时腋祸⑨,自及枭獍徒⑩。

(下两段,申明昔去草堂二句。此段言知道作乱,势横而自败。【钱笺】大将赴朝,群小异图,谓严武内召,知道遂反。西取邓南,以连声势,北断剑阁,以绝援师,此贼谋也。布衣,乃从逆者。专城,伪为刺史者。蕃兵,近蜀羌夷。汉兵,知道军士。西卒,即部将李忠厚也。【朱注】知道统领汉兵,胁诱羌夷共反,而贼徒争长,羌兵不附,李忠厚因而杀之,所谓势不两大,番将殊情,倒戈而相诛也。)

①《》:“愠于群小。”②《苏秦传》: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刳白马而盟。③《榖梁传》:齐桓公衣裳之会十一,未尝有歃血之盟。④【卢注】公《上严武两川说》云:“脱南蛮侵掠,邛雅子弟不能独制。”邛南兵,即邛雅子弟也。⑤【钱笺】断剑阁,知道以兵守要害也。⑥乐府《罗敷行》:“四十专城居。”⑦《左传》:“物莫能两大。”《汉书》:两大不相事。⑧《》:“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⑨《战国策》:赵报魏,灭智伯,祸起肘腋。⑩《前汉·郊祀志》: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孙万寿诗:“牛斗盛妖氛,枭獍已成群。”《左传》:“无庸,将自及也。”

义士皆痛愤①,纪纲乱相逾②。一国实三公③,万人欲为鱼④。唱和作威福⑤,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⑥,背后吹笙竽。谈笑行杀戮⑦,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⑧,风雨闻号呼。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此段言贼徒乘乱,好杀而残民。义士,当时倡议讨乱者。三公,与李忠厚同辈者。借名诛逆,殃及平民,故曰孰辨无辜。滥杀非命,含冤者多,故曰风雨号呼。前乱未宁,后患加甚,故曰又足惊吁。【朱注】忠厚既杀知道,纵兵残害无辜,如往时花敬定之事,故又备述其事而惊叹之。前曰贼臣,曰枭獍,诛以大恶也。此曰纲纪,曰法令,惊以大义也。)

①《史记》:太公曰:“此义士也。”②《诗序》:“纪纲乱矣。”③《左传》:“一国三公,吾谁适从。”④《史·项羽纪》:“今人方为刀俎,吾为鱼肉。”《后汉·光武纪》:决水灌之,百万之众皆可使为鱼。⑤《》:“唱予和汝。”《》:“臣无有作威作福。”梁武帝《净业赋》:“威福自由,生杀在口。”⑥《尔雅》:“杻谓之桎,械谓之梏。”⑦《隋书》:杨素为将,临敌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至百人,流血盈前,谈笑自若。⑧《左传》:“至于用钺。”赵曰,已杀其主而夺之,故谓之鬼妾鬼马,如匈奴以亡者之妻为鬼妻也。《杜臆》:色悲,兼妾马言。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①,难为游五湖②。不忍竟舍此③,..复来榛芜④。入门四松在,步履万竹疏。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⑤。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芦⑥。大官喜我来⑦,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⑧。

(此一段,申上今归草堂二句。上八,言不能东游,仍还西蜀。下八,言久别乍归,一时共喜。公去成都,往来梓阆间,凡三年。)

①《》:“弧矢之利。”②《史记正义》: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大湖东岸五湾。虞翻曰:太湖,东通松江,南通杻霅溪,西通荆溪,北通滆溪,东南通韭溪,凡五道,别谓之五湖。③《》:“吾舍此何适矣。”④.. ,除草也。⑤《宋书》:袁粲为丹阳尹,常步履白杨郊野问。《杜臆》:四松,公所钟爱者,故后有特咏《四松》诗。公去草堂,有托之看守者,故旧犬无恙。⑥《世说》:陆士衡初入洛,诣刘道真,刘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惟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否?”【朱注】胡卢以贮酒。胡古与壶通。庾信诗,“壶卢一酒樽。”⑦大官,谓严武。《左传》:大官大邑。⑧城郭,指居人言。《魏志》:蔡邕才学显著,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朱注】刘后村《诗话》:子美《草堂》“大官喜我来”四韵,其体盖用《木兰诗》“爷娘闻我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①。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时见疣赘②骨髓幸未枯③。饮啄愧残生④,食薇不敢余⑤。

(此既归之后,慨叹身世也。(,) 世乱未休,托身无地,得草堂以养余年,此外更无他望矣。《杜臆》:赘疣承腐儒,言士既无用于世,则一饮一啄,已愧此残生,而薇蕨有余矣。此章,四句起,八句结,中三段各十六句。)

①《黥布传》:“治天下安用腐儒为。”②疣,瘤也。《庄子》:“骈拇疣赘。”又:“彼以生为附赘悬疣。”③仲长统《昌言》:“熬天下之脂膏,斫生人之骨髓。”④何承天诗:“饮啄虽勤苦。”⑤古诗:“食蕨不愿余。”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集
  • 绝句 - 杜甫 -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登高 - 杜甫 - [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绝句 - 杜甫 - [唐]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杜甫 - [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 望岳 - 杜甫 -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望岳 - 杜甫 - [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 春望 - 杜甫 -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石壕吏 - 杜甫 -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