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南歌子》

田为 [宋]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南柯子/南歌子》解析

此词借写景以抒春愁,词之上片写离情相思,下片写久别盼归。

词之开篇以对句起 ,点出“愁”字,开门见山,直抒愁怀 。“梦”和“醉”二字,则说明这位愁人借以消愁解闷、自我麻醉的方法唯此二者。他害怕梦醒愁也醒(断,指梦破),于是“终日昏昏醉梦间”,企图以此逃避愁闷的袭来;然而春天却从沉醉中悄悄地回来了 。面对阳春烟景,他却发出酸楚的自问:“凄凉怀抱向谁开?”他感到满怀的凄凉况味,一时既诉说不尽,更找不到可以诉说的人。凄凉怀抱,无可告语 ,可见知心人不在身边,因而感到格外孤寂难堪。这一句暗示愁闷难解的原因在于怀人,则梦断酒醒的惆怅也自然可以理解了。这三句已定下全词的抒情基调 ,于是在词人眼中所见的“春景”,无不染上这种“凄凉”的色调。歇拍一句写清明前后,正是春光大好 ,踏青游春之时 ,词人却意兴萧索,无心赏玩春光。“些子清明时候”,些子,唐宋俗语,少许,一点点的意思 。这里形容时间的短暂。在词人的感觉上,清明前后这春光的黄金季节,竟是如此短暂,匆匆即过 。少许春光,并不曾给愁人带来丝毫欢乐;相反,在他听来,枝头的百啭黄莺,不是在为春天欢唱,却是唱着催春速去的挽歌。这两句把莺花三月,化作短暂的心理时间,染上凄凉的感情色彩;春天从醉梦里悄悄而来,又在莺声中匆匆而去,外在的春景如梦幻泡影。春去春来,愁情依旧。以上,词人直抒胸臆,将离别的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片寓情于景,以一组令人暗然销魂的物象道出词人的心声。过片两句,言柳絮纷飞,意味着春将归去 ,很自然地令人想到上片结处“ 被莺催”的那个“催”字,意脉的过渡毫不着力。栏干边的苔痕,则说明长久无人凭栏眺景了。春天对于愁人来说,似乎是可有可无的。结尾两句写多情的燕子,依然记得旧时的主人,带着一身花雨 ,又来到主人的身边!“多情 ”二字 ,含着热泪脱口呼出 ,有如见故人之感。“独徘徊”三字,传神地写出燕子归来时因觉物是人非而产生的迟疑神态。这两句,含蓄蕴藉,深婉隽永,由旧时燕子的归来,暗寓对于当年欢聚的人儿的思恋,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田为诗集
  • 念奴娇·嫩冰未白 - 田为 - [宋]

    嫩冰未白,被霜风换却,满院秋色。小阁深沉围坐促,初拥红炉宜窄。帘密收香,窗明迟夜,砚冷凝新滴。无人知道,个中多少岑寂。 翻念一枕高唐,当年仙梦觉,难寻消息。睡起微醒衣袖重,不管腰支犹索。旋暖银簧,时添酥字,笋玉寒无力。如今肠断,暮云依旧凝碧。
  • 江神子慢/江城子慢 - 田为 - [宋]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涟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教人红销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销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馀香,惹鸳鸯结。
  • 探春/探春慢 - 田为 - [宋]

    小雨分山,断云镂日,丹青欢状清晓。柳眼窥晴,梅妆迎暖,林外幽禽啼早。烟径润如酥,正浓淡遥看堤草。望中新景无穷,最是一年春好。 骄马黄金络脑。争探得东君,何处先到。万盏飞觞,千金倚玉,不肯轻辜年少。桃李怯残寒,半吐芳心犹小。谩教蜂蝶多情,未应知道。
  • 惜黄花慢·雁空浮碧 - 田为 - [宋]

    雁空浮碧,印晓月,露洗重阳天气。望极楼外,淡烟半隔疏林,掩映断桥流水。黄金篱畔白衣人,更谁会、渊明深意。晚风底。落日乱鸿,飞起无际。情多对景凄凉,念旧赏,步屐登高迢递。兴满东山,共携素手持杯,劝泛玉浆云蕊。此时霜鬓欲归心,谩老尽、悲秋情味。向醉里。免得又成憔悴。
  • 失调名 - 田为 - [宋]

    映竹园啼乌。
  • 南柯子/南歌子 春思 - 田为 - [宋]

    团玉梅梢重,香罗芰扇低。帘风不动蝶交飞。一样绿阴庭院、锁斜晖。对月怀歌扇,因风念舞衣。何须惆怅惜芳菲。┾却一年憔悴、待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