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曹组 [宋]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解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 。句意化用杜甫《 佳人 》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 ,在和煦的春日黄昏 ,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 》:“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 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 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 ”,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 ,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 ”,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 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 。“着意闻时不肯香 ,香在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这所以为幽兰的特色 ,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 ,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曹组诗集
  • 点绛唇·秋劲风高 - 曹组 - [宋]

    秋劲风高,暗知斗力添弓面。靶分筠干。月到天心满。 白羽流星,飞上黄金碗。胡沙雁。云边惊散。压尽天山箭。
  • 点绛唇·疏柳残蝉 - 曹组 - [宋]

    疏柳残蝉,助人离思斜阳外。淡烟疏霭。节物随时改。水已无情,风更无情?。兰舟解。水流风快。回首人何在。
  • 点绛唇·密炬高烧 - 曹组 - [宋]

    密炬高烧,宝刀时翦金花碎。照人欢醉。也照人无睡。待得灰心,陪尽千行泪。笼纱里。夜凉如水。犹喜长成对。
  • 点绛唇·小小朱桥 - 曹组 - [宋]

    小小朱桥,柳边人过横塘路。细风时度。□浪痕痕去。草软沙平,稳衬寻幽步。□□处。乱红飞舞。回首春城暮。
  • 点绛唇·云透斜阳 - 曹组 - [宋]

    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空凝伫。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 点绛唇·沈醉归来 - 曹组 - [宋]

    沈醉归来,洞房灯火闲相照。夜寒犹峭。信意和衣倒。春梦虽多,好梦长长少。纱窗晓。凤帏人悄。花外空啼鸟。
  • 点绛唇·霜落吴江 - 曹组 - [宋]

    霜落吴江,万畦香稻来场圃。夜村舂黍。草屋寒灯雨。玉粒长腰,沈水温温注。相留住。共抄云子。更听歌声度。
  • 点绛唇·一片南云 - 曹组 - [宋]

    一片南云,定知来做巫山雨。歌声才度。只向风中住。恼乱襄王,无限牵情处。长天暮。又还飞去。目断阳台路。
  • 鹧鸪天·辇路薰风起绿槐 - 曹组 - [宋]

    辇路薰风起绿槐。都人凝望满天街。云韶杳杳鸣鞘肃,芝盖亭亭障扇开。微雨过,绝纤埃。内家车子走轻雷。千门不敢垂帘看,总上银钩等驾来。
  • 鹧鸪天·浅笑轻颦不在多 - 曹组 - [宋]

    浅笑轻颦不在多。远山微黛接横波。情吞醽醁千钟酒,心醉飞琼一曲歌。 人欲散,奈愁何。更看朱袖拂云和。夜深醉墨淋浪处,书遍香红拥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