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淲 [宋]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鹧鸪天 兰溪舟中》解析

此词题“兰溪舟中”。兰溪今称兰江 ,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 ,依次称桐江、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这条江流山水清绝,自古名闻遐迩。这是首山水词。朗诵这首词,不知不觉中将人带入了空江烟雨境界 。朦胧的江面,朦胧的烟雨,还有朦胧的山色。词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读者之心,又何必不是这样呢?山水在词中,全然不是羁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视野不妨再放开些。词人境界,从传统的深院绣阕 ,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 ,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词不多有。这确确实实是韩淲词的独到之处。

“雨湿西风水面烟 。”开篇便引人入于胜境。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好一幅泼墨空江烟雨图。“一巾华发上溪船。”次句写出自己登舟情景。一巾华发,可知词人此时已届老年。证以戴复古诗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又可知词人此时已过隐居生活,其襟抱洒然尘外,对大自然之体会,自格外亲切。上溪船三字,下得兴致盎然。于是,读者仿佛也随了词人登舟溪行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此一联,极写乘舟风行水上饱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上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色来——还去,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此句与敦煌词《浣溪沙》“看山恰似走来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句写水容。橹破滩痕散——复圆。滩痕即滩上水文。溪则有滩,滩则有纹,纹呈圆形。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此句写滩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观之,则滩痕为动态。自其复圆以观之,则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与韩淲诗“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同一逸趣 。亲切的观察,实在体现出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

“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此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真有物我两忘之古意。“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 ,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结笔写顺流而下舟行之速,风趣得很。梦境与现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品味起来,又觉韩词婉而李诗豪,似乎又可见到唐诗宋词之诸多异同。读此词,趣味甚多。船到钱塘,词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满幅的溪行馀韵。

韩淲诗集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买得船儿去下湖。这些天气近来无。 清和风里绿阴初。酒不为渠间放荡, 诗应嫌我太粗疏。酒徒诗社复何如。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江上新凉入酒杯。瑞芝堂祝寿筵开。五楼百雉更崔嵬。劳来流离施菽麦,作成丰稔到田莱。便朝天去也徘徊。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留得菖蒲酒一杯。与公今日寿筵开。 灵山排闼送青来。须信南州高士后, 持荷持节照苏台。瑞云深处是三台。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爱日回春一线长。氛氲谁忆御炉香。孤城岁晚卧沧江。花底千官迎淑气,湖阴十里写晴光。剩拼华发醉为乡。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闲里相看两鬓秋。酒能沾醉雨能幽。吾庐何幸得翁留。世路尽教终易与,山林佳话恐难酬。人来人去亦知不。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老觉空生易得年。闲居那复问旌旃。 一丘春静自回旋。翁善于人知美矣, 我行于世转乖然。清词俾寿喜言传。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百花丛里试新妆。不许巫山枉断肠。 牡丹风扬曲声长。寒食清明间节序, 绮窗朱户少年场。燕泥香润落空梁。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宋玉悲秋合反骚。陶潜把菊任持醪。山遥遥外水萧萧。梦不到时诗自在,兴难忘处恨全消。香沈沈里蕊飘飘。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一抹青山拍岸溪。麦云将过笋初齐。不知何处水流西。小阁路头吾欲醉,短蓬船尾客同携。酒边华发更题诗。
  • 浣溪沙 - 韩淲 - [宋]

    水绕孤村客路赊。一楼风雨角巾斜。举觞无复问煎茶。夜静曲声初喷竹,酒深烛影细吹花。明朝飞鹭起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