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 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

苏轼 [宋]
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河满子 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解析

此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作者即将由湖州调任密州时,是作者临行前为寄南州(四川省西部少数民族居住地)太守冯当世而作。词中直接对当时的人事安排发表意见,直接言及国事,并抒发个人情思和历史感慨。

词的上片主要写冯京守成都时的事功。起首“见说岷峨凄怆,旋闻江汉澄清 ”,谓动荡不安之岷、峨一带,已出现太平局面,如江汉澄清一般。“见说”、“旋闻 ”,表明问题解决得很快,又宛然是远道听到家乡新闻的口气,透出一种亲切感。岷峨为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是东坡故乡的名山。“但觉秋来归梦好”,承上“江汉澄清”而来,又映带“岷峨凄怆”之时。久客思乡,故有“归梦”;乱止忧除,故觉“梦好”。东坡之“归梦好 ”,是因为蜀中有能人镇守,即所谓“西南自有长城 ”。长城本义是古代北方为防备匈奴所筑的城墙,东西连绵长至万里,引申指国家所倚赖的能臣良将。南朝宋檀道济被文帝收捕,怒曰 :“乃坏汝万里长城 !”唐李勣守并州,突厥不敢南侵,唐太宗甚至夸他是“贤长城远矣”。词至此,以“长城”为喻,转入写冯京。“东府三人最少”,提到他任参知政事的时候,在宰执中年纪最轻,意味着最有锐气。

冯京于熙宁三年六月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踏进政府最高层以此开端,东坡也不忘他在参政任上推荐自己的一段因缘,所以提出这一点 。“西山八国初平 ”,借用韦皋事以指冯京之安抚茂州诸蕃部。写其事功亦以称美其人。韦皋于唐德宗贞元九年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出兵西山破吐蕃军,招抚原附吐蕃的西山羌族八个部落 ,“处其众于维、霸、保等州,给以种粮、耕牛,咸乐生业”(《旧唐书·东女传》)。韦、冯都是镇守西川,事实又相类,此句用典十分贴切,比之直写冯京茂州事,显得典雅有风致。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西蜀的风土人情。结合冯京的知府兼安抚使身份 ,拟写他在那里的公余游赏生活,和人民的关系,起到调剂词情的作用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花溪”即浣花溪,在成都城西郊。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载 :“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 。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是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 :‘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这确是一个游赏的好去处。以“遨头”称州郡长官,意为嬉游队伍的首领。

东坡有“遨头要及浣花前”的诗句 。“药市”在成都城南玉局观 。《老学庵笔记》卷六谓“成都药市以玉局化为最盛,用九月九日 ”;其《汉宫春》词以“重阳药市”与“元夕灯山”为对,其盛况也可以想见。

庄绰《鸡肋编》卷上记成都重九药市较详 :“于谯门外至玉局化五门 ,设肆以货百药,犀麝之类皆堆积。

府尹、监司,武行(步行)以阅。又于五门之下设大尊,容数十斛,置杯勺,凡名道人者,皆恣饮。如是者五日 。”这两处游乐,都是群众性的盛集,且都有州郡长官参与。词以“莫负”、“何妨”的敦劝口吻出之,期盼冯京与民同乐,委婉入情。接着“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提起有名的“文君当垆”故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成都人司马相如字长卿,在临邛“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奴婢 )杂作,涤器于市中”。

词中只写到文君,当兼有相如在内。这是一则文人才女的风流故事,历代被人津津乐道。如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而他的另一首《寄蜀客》诗则云:“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 ?”东坡的“ 试问当垆人在否 ”,立意与之相同,也是说这样的风浪人物不在了,只有佳话留传。这意味着人文鼎盛的成都,应该还有特出的人材出现,这就期望着地方长官的教导和识拔了。结尾“唱着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便体现了这样的意思。这两句重点在“新曲”二字,借王褒作诗教歌称美王襄事,转到歌颂冯京的意思上面。

这是指文治,与上片的颂其武功相呼应 。“应须分外含情 ”,表示了东坡拳拳的情意,这内中应该有政治上志同道合的一份。

此词为《东坡乐府》中唯一的一首言事词,全词既抒发作者个人的情思,又穿插历史感慨,意境颇高,读来有大气磅礴之感。在写作手法上 ,这首词述事、用典较多,写得较为平实,又多排偶句,但由于作者以诗为词,以诸多虚词斡旋其间,又多用于句首,两两呼应,读来颇觉流利,使全词气机不滞。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诗集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 -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 - [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 苏轼 -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 苏轼 - [宋]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 苏轼 - [宋]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 苏轼 - [宋]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 苏轼 - [宋]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 浣溪沙 - 苏轼 - [宋]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